所有語言
分享
在我們近半年的孵化案例中,不乏有跨鏈橋的相關項目。除了Listing出貨之外,項目團隊往往更看重跨鏈橋本身的可持續性盈利。
如何才能提供更好的跨鏈服務?如何在Pyth、Layer0這些巨頭垄斷下拓展出新的市場空間?以及,除了Gas費收入之外,還有哪些潛在的收入空間?
我們選擇Ronin Bridge為例進行整體思路拆解,希望能為廣大相關團隊提供一些關於跨鏈橋的入場以及轉型思路。
Forged for Game Developers,這是Ronin的Slogan。
Ronin Bridge 是 Ronin 網絡的官方跨鏈橋接應用。作為一個專為遊戲開發者設計的 EVM 兼容區塊鏈,主要服務於 Axie Infinity 等 Web3 遊戲生態,它主要用於在 Ronin 鏈和 Ethereum 等其他區塊鏈之間快速地轉移資產,幫助用戶無縫地將代幣和 NFT 從一個鏈移動到另一個鏈,從而支持遊戲內經濟、交易和 staking 等活動。
相比於Pyth、Layer0等的大而全,Ronin的核心敘事更聚焦於遊戲優化,區別於Wormhole等通用橋的流動性聚合。2025年,Ronin強調“零摩擦”通過贊助交易實現,用戶首次交易免Gas費,支持Axie Infinity等遊戲的無縫跨鏈。
白皮書突出“零摩擦”特徵:Ronin的文檔更新提及橋接遷移到 CCIP 以進一步實現“零摩擦”。CCIP 通過對於傳統跨鏈橋的顯著簡化,任意消息傳遞、代幣轉移、多網絡驗證和單一接口,讓跨鏈轉移資產、數據或指令的過程變得無縫、簡便,幾乎沒有操作障礙或額外複雜性。
通過社交媒體和博客系列文章進行傳播:與Axie Infinity聯動,推出演示視頻展示跨鏈速度<5秒;並通過提供 RON 獎勵給頂級內容貢獻者,舉辦創作者程序以增長社交存在感,包括從官方渠道獲得互動。
早期目標用戶瞄準gamefi玩家作為基本盤,Axie Infinity活躍用戶約200-300W。
然後通過DeFi Rewards Blitz吸引defi類玩家。並通過集成opensea去進一步擴展NFT市場。
針對亞洲用戶本地化App(越南語/菲律賓語);歐美通過英語內容擴展。
每月用戶反饋調查,調整定位。
效果:精準營銷顯著提升了用戶留存率。
Ronin Bridge 通過降低橋接費,多鏈擴展,優化流動性池,強調安全性等策略來進行用戶引流,在實踐中取得了相對成功(如橋接量翻倍、TVL提升),然而這並非引流策略上有獨特的差價化打法。而是得益於其獨特的差異化定位和綜合生態支持,而非單純的費用競爭。相比其他跨鏈橋,這些橋也嘗試過類似操作,但效果往往不如預期,主要因為缺乏Ronin那樣的專屬生態錨定、用戶激勵閉環機制。
Ronin Bridge將橋接功能作為特定生態的專屬入口,而不是像其他跨鏈橋那樣追求通用性。這種錨定創建了高度粘性的用戶基礎和網絡效應,讓低費策略轉化為長期增長,而非短期流量。區別於 Wormhole、LayerZero 或 Stargate 等通用橋,這些橋雖支持多鏈(例如 Wormhole 支持 30+ 鏈的資產轉移),但缺乏專屬社區綁定,導致用戶易流失到競爭者。
Ronin的策略是“低費+增值”,預告2026 H1永久降費進一步刺激預期,基於2025 DeFi Blitz經驗,推動TVL增長。其他橋的降費多為競爭響應,但無生態閉環,效果易被稀釋。
閉環以低費作為入口,結合 $4.5M RON 買回計劃減少供給,提升代幣價值。用戶橋接后,可立即 staking RON 賺 APY(20-50%),或參与流動性挖掘獲額外獎勵。這讓激勵自強化:RON 升值吸引更多橋接,橋接量增加又反哺生態(如 TVL 提升)。預告 2026 H1 永久降費進一步製造預期,鼓勵長期持有。相比 LayerZero 的變量費激勵,Ronin 的閉環更具粘性,用戶從零費起步,逐步沉浸生態。
事實上,不單是跨鏈橋,針對任何一個飽和市場,類似的打法同樣有效:
找准長尾市場需求,佔領小型生態位之後,逐步蠶食生態位上下游市場,最終佔據一方領地。
Ronin是這樣做的,Solana是這樣做的,傳統市場的元氣森林也是這樣做的。
找准生態位后,別讓自己的執行策略變形,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