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穩定幣作為加密貨幣市場的基石,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其中USDT(泰達幣)和USDC(美元硬幣)無疑是市場中的“老大”和“老二”。它們是如何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各自憑藉什麼優勢主宰市場?穩定幣公司靠什麼盈利?對於普通人來說,穩定幣又有什麼價值呢?本文將深入剖析USDT與USDC的起源、發展、盈利模式以及它們對普通人的意義。
故事要從2013 - 2014年的加密貨幣市場說起,那時候的加密貨幣市場就像是一個“沒有規則的蠻荒時代”。比特幣價格一度飆升至1000美元,但交易所面臨着一個致命問題:缺乏法幣通道。傳統銀行將加密貨幣視為洪水猛獸,跨境轉賬不僅耗時數天,而且費用高昂,合規問題更是如同雷區一般。
2014年底,Bitfinex交易所背後的團隊推出了USDT,這是一種1:1錨定美元的代幣。USDT既不需要礦工挖礦,也不依賴銀行,用戶只需將美元轉給Tether公司,就能獲得等值的USDT。這種“美元克隆”的方式解決了無法直接用美元進行交易的問題,堪稱加密世界的“影子銀行”。然而,USDT的運營充滿了神秘色彩:公司總部設在香港,註冊地是英屬維京群島,其母公司與Bitfinex關係密切,一直在監管的邊緣遊走。
USDT起初只是Bitfinex的內部工具,但隨着2017年比特幣價格衝上2萬美元,USDT迅速成為幣圈的“数字美元”。幣安、火幣、OKX等交易所紛紛引入USDT,從而繞過銀行和監管,實現了24小時全球交易。不過,USDT的透明度問題引發了人們的質疑:Tether是否真的持有足額的美元儲備?2017年,研究員發現USDT增發的時間點常常與比特幣價格上漲高度相關,市場開始懷疑其存在操縱價格的可能性。更令人不安的是,Tether曾聲稱其儲備賬戶設在波多黎各的一家銀行,但該銀行不到一年就關閉了,原因不明。
儘管面臨諸多危機,USDT憑藉其實用性席捲了市場,尤其是在銀行服務匱乏的新興市場(如東南亞、拉美),其低手續費和快速交易的特性使其成為交易者的救星。2016年,Bitfinex遭遇了黑客事件,12萬個比特幣被盜(價值超7000萬美元),Tether通過發行新幣BFX Token賠償用戶,成功渡過危機,進一步鞏固了與Bitfinex的綁定關係。
與USDT的草根出身不同,USDC於2018年由波士頓金融科技公司Circle和加密巨頭Coinbase聯手推出,其定位是合規的“数字美元”。USDC每枚代幣都由現金或短期美國國債1:1支撐,並且委託頂級會計事務所每月進行審計,透明度極高。Circle背後有高盛、Fidelity等頂級資本的支持,其CEO傑里米·阿萊爾(Jeremy Allaire)更是一位在科技與金融界有着20年從業經驗的資深人士,他致力於將USDC打造成為區塊鏈時代的“花旗銀行”。
USDC的合規形象使其迅速贏得了華爾街的信任。從2022年起,全球資管巨頭BlackRock開始管理USDC的現金和國債儲備,進一步提升了其信譽。USDC不僅服務於加密市場,還通過與Visa、Mastercard合作,進入了跨境支付領域,成為傳統金融與區塊鏈之間的橋樑。
USDT的創始人團隊充滿了草莽氣息,成員包括好萊塢童星布洛克·皮爾斯(Brock Pierce)、品牌策略專家裡夫·柯林斯(Reef Collins)以及技術核心克雷格·塞拉斯(Craig Sellars)。真正的操盤手是詹卡洛·德瓦西尼(Giancarlo Devasini),他原本是一名整形外科醫生,後來轉型成為加密貨幣投資者,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在2012年賣掉了價值數千萬美元的資產,全力押注加密貨幣,並在Bitfinex黑客事件后通過“債轉股”的方式重建了信任。
現任CEO保羅·阿多伊諾(Paolo Ardoino)是一位技術狂人,他在2017年創下了GitHub年度提交37,720次代碼的記錄,至今仍以“碼農”的身份推動着USDT的多鏈部署。他信奉開源文化,將USDT比作“混亂卻高效的集市”。Tether的團隊融合了冒險精神、理想主義和技術能力,造就了USDT在灰色地帶的野蠻生長。
USDC的團隊堪稱“華爾街與硅谷的夢之隊”。CEO傑里米·阿萊爾在90年代創立了網頁開發工具公司,後來以3.6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聯合創始人肖恩·內維爾(Sean Neville)主導了USDC的技術架構;Coinbase作為聯合發行方,提供了交易所支持與合規框架。Circle背後有高盛、BlackRock等頂級資本的支持,致力於將USDC打造成全球数字美元的模板,甚至申請了銀行牌照,試圖與傳統銀行展開競爭。
Tether的盈利模式堪稱“金融煉金術”。2023年,USDT的市值突破了1000億美元,其儲備中80%為美國國債,其餘為企業債、比特幣和黃金。在2022 - 2024年的加息周期中,Tether利用USDT用戶相當於“免費存款”的資金,投資收益率為4% - 5%的國債和收益率為5% - 7%的企業債,賺取了約130億美元的驚人利潤。此外,Tether通過鑄造和贖回USDT收取0.1% - 1%的手續費。
Tether還將利潤用於多元化投資,包括:
比特幣投資:持有84,000枚比特幣;
能源與AI:在烏拉圭投資水電驅動的比特幣挖礦項目,在塞爾維多計劃建造70層的摩天大樓;
體育與媒體:斥資1.28億歐元收購意甲尤文圖斯10.7%的股份,以7.75億美元入股視頻平台Rumble;
AI與腦機接口:投資10億美元用於AI數據中心建設,投資2億美元用於腦機接口項目。
然而,隨着2025年降息周期的臨近,國債收益率下滑,Tether的高盈利模式面臨着挑戰。
USDC的盈利模式相對簡單,70% - 80%的收益來自現金和短期美國國債3% - 5%的收益率。Circle通過與Visa、Mastercard合作,推出跨境支付和API服務,並收取手續費。如果獲得銀行牌照,Circle可能會通過数字資產託管和借貸業務進一步盈利。然而,其美國背景和較高的合規成本使其在亞洲市場難以與USDT相抗衡。
USDT在中心化交易所(CEX)如幣安、OKX中佔據着絕對的霸主地位,佔穩定幣交易量的60%以上。其高流動性吸引了更多的流動性,形成了一種“信任悖論”:儘管其透明度存在疑問,但由於其普及性和便利性,沒有人能夠輕易放棄使用它。尤其在波場(TRON)鏈上,USDT因其低成本和高速度成為亞洲交易者的首選,甚至在非法博彩、洗錢等灰色領域也扮演着關鍵角色。
USDC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如Uniswap、Curve中佔據主導地位,2024年在索拉納鏈上的發行量達到了90億美元,遠遠超過了USDT的20億美元。其合規性和與ERC20標準的適配性使其成為DeFi生態的支柱,廣泛應用於借貸、質押和流動性挖礦等領域。Visa支持USDC用於跨境支付,標志著其進入了傳統金融領域。
然而,2023年硅谷銀行倒閉導致USDC有33億美元的儲備被困,幣價一度跌至0.88美元,這暴露了其對銀行體系的依賴。儘管危機迅速得到化解,但USDC的“高冷”形象使其在幣圈的野性市場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委內瑞拉、土耳其、尼日利亞等法幣貶值、通脹嚴重的國家,USDT和USDC成為了保值工具。2023年,USDT在委內瑞拉的零售交易中佔比超過20%,在尼日利亞是P2P支付的首選,在土耳其的交易量增長了200%。
對於跨境打工者和小微企業來說,穩定幣提供了近乎免費的秒級轉賬服務,其效率遠遠超過了傳統銀行。
對於生活在美元自由流通區域(如美國)的人來說,穩定幣可以作為避險工具或低風險投資方式:
簡單投資:在Coinbase存入USDC可以獲得約4%的年化利息,類似於貨幣基金,但在降息周期中收益可能會降低。
進階投資:通過DeFi平台(如Aave、Morpho)借出USDC或提供流動性,年化收益可達5% - 10%,但風險較高,包括黑客攻擊和清算風險。
USDT和USDC代表了區塊鏈世界的兩種理想:
USDT: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貨幣實驗,依靠草根網絡和實用主義在灰色地帶野蠻生長;
USDC: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金融革新,背靠華爾街和監管機構,試圖成為全球数字美元。
截至2025年6月,USDT的市值突破了1500億美元,佔穩定幣交易量的60%以上;USDC的市值約為615億美元,增長迅猛,尤其在DeFi和機構市場表現出色。USDT統治着中心化交易所,而USDC則在去中心化生態中開疆拓土。
這場穩定幣大戰不僅是兩種幣之間的競爭,更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草根與精英的金融信仰對決。穩定幣作為區塊鏈進入全球金融的“第一道閘門”,正在重塑跨境支付、貿易結算和美元数字化。無論誰能笑到最後,這場重塑全球貨幣體系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USDT與USDC的故事,是一部充滿冒險、爭議與創新的金融史詩。USDT憑藉實用性和流動性成為了幣圈的“地下皇帝”,USDC則以合規和透明度試圖成為“数字美元”的正統繼承人。對於普通人來說,穩定幣不僅是新興市場的救星,也是跨境交易和低風險投資的工具。未來,穩定幣的競爭將決定區塊鏈如何與全球金融體系融合,改變我們的貨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