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原創 | Odaily星球日報
作者|Golem
這幾天比特幣突破了12萬美元創下新高,但比特幣價格越是上漲就越顯得蜷縮在角落裡的比特幣生態沉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雖然比特幣生態逐漸在大眾視線中消失,但依然有人在堅守堅守,BTCFi先行者Merlin就是其中之一。
在比特幣持續新高、山寨行情回暖之際,Odaily星球日報有幸與Merlin創始人Jeff進行了一場對話。在對話中,Jeff闡述了Merlin在BTCFi和AI Agent產品方面的細節並披露了後續計劃,同時宣布將於8月初在比特幣生態中上線RWA項目。
此外,Jeff也首次分享了從創立Merlin至今,從“聚光燈下”到“舞台角落”自己內心的思考與感悟。為清晰呈現,Odaily星球日報將採訪問答精簡概括如下,enjoy~
Odaily:Merlin是最早開始探索BTCFi的比特幣L2之一,但2024年初無論從技術、生態還是社區認知上BTCFi都不成熟,因此Merlin當時也飽受爭議,例如質疑Merlin搞TVL數據盤、安全託管技術存在問題、模仿以太坊L2等。但如今看來這些也都為後來的BTCFi協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那麼當時,為什麼Merlin願意先於市場探索BTCFi呢?請分享一下當時做出這一決策時的思考。
Jeff:我覺得主要還是市場契機,當時我們做Merlin的時候,也是銘文和符文最火的時候,整個市場的需求是旺盛的。一方面表現在市場熱衷於在比特幣主網上發行資產;另一方面就表現在對於比特幣本身,當時的投資者不僅想持有比特幣,還希望它能有生息的屬性。
所以我們就基於這樣的市場需求開始探索BTCFi,只是說Merlin當時整體的聲量和勢能比較大,所以關注度和爭議肯定也就比較多。
但今天我們回過頭看,其實不管是Babylon還是Solv,或者各種各樣的BTCFi產品,跟Merlin當時的產品設計思路是一樣的。比如從技術上,當時大家一直希望能在比特幣主網上通過BitVM或者op-cat實現確權,但實際上它的技術進展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快。所以不管是Babylon還是Solv,它們現在用的技術方案還是我們當年那套,並且這套技術方案經過實踐驗證也是非常務實和安全的。
Odaily:那麼BTCFi經歷了一年多的發展,你認為當前市場的格局是怎樣的?
Jeff:我覺得如今BTCFi在產品形態和技術上已經比較穩定了,無論是新老項目,各家用的方案其實是類同的。但我覺得BTCFi現在面臨的最大的一個瓶頸是收益率,包括收益率能否變得更高、整體的BTC容量能否變得更大等。
對於那些持有100個甚至1000個以上BTC的holder來說,以現在的鏈上活躍度來看,這麼大的容量是無法產生長期有效的收益來源的,現在BTCFi的產品收益率相比於一年前也都低了很多。所以大家現在更多在探索的是BTCFi生息的來源和擴大容量。
Odaily:在BTCFi發展的早期,多數項目都通過空投吸引用戶,但現在大多數項目都已TGE,那麼在沒有空投激勵之後,提高質押收益率是否就是你認為的留住用戶的最佳途徑?
Jeff:空投只能是一個催化劑,它並不是一個健康的、長期的模式,畢竟沒有項目能夠一直通過發幣來刺激用戶質押。所以空投結束后,用戶流失是很正常的,但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壞事,因為對於一個長期持有BTC的用戶來說,質押生息的這個需求肯定是長期存在的,我們更多服務的是他們。
只要為這些用戶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來源,以及使用的技術方案能夠使用戶放心,他們就會願意留下來繼續將BTC放在這裏理財。
Odaily:6月24日Merlin上線的原生比特幣質押產品很受市場歡迎,首期50BTC的份額在27分鐘內被完全認購。那麼,Merlin的比特幣質押收益主要來源於哪些途徑?
Jeff:第一個來源是多鏈流動性提供。比如近期Merlin和Sui的合作,Merlin作為流動性提供方,通過Sui上的流動性池中組建LP獲取收益,包括官方補貼收益和鏈上活動產生的手續費收益等。
第二個來源是類似於交易套利。主要是將BTC作為抵押物獲得不同代幣,不同的代幣之間就會具有一定的套利機會。
第三個來源是為一些新項目提供AVS服務。一些新項目底層需要BTC資產為它們做驗證服務,作為回報他們會分配一些空投給我們。
另外作為用戶,如果持有MBTC,那麼可以自己選擇在不同的鏈和DeFi協議中獲取收益。但我們上線的比特幣質押,相當於是開了一個金庫,幫助投資者去做一些比較穩健和安全的理財,雖然收益率可能沒有用戶自己做套利這麼高,但好處是省心安全。
Odaily: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建立比特幣儲備的上市公司,你認為他們未來有可能參与BTCFi嗎?
Jeff:我個人認為這些以比特幣作為儲備的公司未來是一定會參与到BTCFi中,因為當他們的BTC儲備達到一個量級后是一定要考慮如何生息的。但是他們參与BTCFi的方法,肯定不會是直接放到鏈上理財,而是會用自己的方式參与BTCFi,比如引入更多的託管機構參与,然後鑄造封裝版BTC在市場上流通,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收益等。
但Merlin更關注的是散戶如何參与到BTCFi中,主要包含3個方面,hold、earn和invest。hold和earn很好理解,invest的意思是Merlin使用鏈抽象技術和AI幫助用戶使用比特幣做投資。
這個產品我們從今年1月份就上線了,例如TRUMP發行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投資者使用Merlin鏈上的BTC購買TRUMP,而且是在TRUMP市值只有幾億美元的時候,主要得益於Merlin鏈抽象的技術,使整個交易不到1秒鐘就完成了。等TRUMP上漲后再賣掉換回BTC,相當於一圈下來,投資者的比特幣變多了。
所以我們在考慮的是給散戶提供更多這樣的機會。散戶為了抓住各種鏈上機會,也許會在很多錢包里分散持有各種山寨幣,比如SOL、ETH和BNB等。但這也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這些資產在很多情況下是跑不贏BTC的,散戶的本金首先就無法跑贏市場;二是各個鏈的風險機會是隨機發生或間斷性的,這對於散戶而言非常麻煩,無論是安全還是操作上。
那麼,Merlin給用戶的方案是只需要錢包里有BTC,就可以到各個鏈上參与這些投機機會。比如可以直接使用BTC在Sui或BSC上購買Meme,並且將這些資產賣后還能以BTC的方式回到用戶的錢包。這樣散戶就不用去持有更多其他代幣,最終賺取的還是BTC。
Odaily:此前 Merlin 官宣了與 wBTC DAO 的戰略合作,但是Merlin也有自己的封裝版BTC,MBTC 與 wBTC 的互補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是否會有具體的流動性共享計劃?
Jeff:wBTC是市場最早一批也是共識較強的封裝版BTC,有上百億美元的流動性分佈在各個鏈上,MBTC作為一個剛剛誕生一年的早期資產,我們也希望它能夠擴展到更多鏈和協議。
Merlin現在作為wBTC DAO 九個成員之一,一方面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監管和安全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MBTC和wBTC未來會同時存在於更多鏈上,兩個代幣會做到近乎1:1的互換,給用戶提供更低的磨損,同時打開不同的DeFi應用場景,使用戶無論是在MBTC活躍的DeFi場景還是在wBTC活躍的場景中都能更好的做交易、套利和生息。
Odaily:除了比特幣質押外,Merlin另一個重要產品是AI助手 Merlin Wizard,並且近期發布了 0.3 版本,它的核心功能與解決的痛點是什麼?
Jeff:Wizard目前主要有兩個功能。第一個是交易決策輔助,我們目前掌握了四條主流鏈(以太坊、Solana、Base和BSC)的所有鏈上數據,以及CMC上前幾百市值項目的鏈下數據。有了這些數據之後,AI就可以幫助用戶解答一些疑慮或完成一些交易決策。
第二個功能是交易執行。因為對於現在的新用戶而言,學會如何用好四五種不同鏈的錢包和各個鏈上的DeFi協議,學習門檻和成本都蠻高的。Wizard就能幫助用戶直接完成一些交易,比如說在某個價格購買TRUMP,然後再以什麼價格賣掉,或者規定花多少錢直接參与BSC上的打新和IDO等等。
這些操作都可以通過一個AI完成,但前提是需要獲得用戶授權。所以最終的簽名控制權依然在用戶手中,但中間的所有過程都由AI幫助人來解決,不需要用戶再去做一些複雜的這種學習和看一些手把手教程。
同時大概會在8月初的時候,我們會直接推出Wizard 1.0版本,用戶到時可以直接與這個AI Agent對話,然後使用BTC去完成各種交易,比現版本的體驗更好。
Odaily:那麼Merlin Wizard背後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大模型呢?維護成本有多高?
Jeff:其實現在大部分Agent背後使用的都是混合大模型,比如偏語言類的我們會用到Claude,偏數據類的可能會用到ChatGPT。維護成本方面還好,因為其實Cyrpto本身用戶並不多,如果保持日活幾千的話,一個月的成本大概在幾百到幾千美元之間,這些成本Merlin鏈本身的收入都是可以覆蓋的。
Odaily:幣圈AI Agent這股熱潮已經有點消退了,為什麼作為一個BTC生態項目,Merlin還會繼續選擇在這個板塊發力呢?
Jeff:其實大家都能看到的一個比較近的未來是AI幫助用戶完成各種複雜操作。因為加密行業發展到現在,鏈、協議、錢包和資產琳琅滿目,會常常給用戶一種信息過載的壓力。因此,對於一些新的05后甚至10后而言,了解這些“歷史”太複雜了,很多新人甚至不太了解和使用Metamask。
所以我覺得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未來加密的交易入口一定會演化成AI agent的方式。例如大家打開瀏覽器或者手機,不再需要打開Metamask或OKX錢包,而是有一個AI Agent以全職助理的方式幫助用戶去完成各種交易。
無論這個目標最後被誰實現,我覺得這個行業都會因此迎來更多的新增用戶。
Odaily:未來 Merlin 是否有更多面向個人投資者,應用性更強的產品計劃?
Jeff:我們預計在八月初會有一個新項目上線,將RWA引入BTC生態,具體是將現實中的一些資產,如收藏品、動漫、IP代幣化,然後實現鏈上轉移、交易、抽獎等等。
這個計劃與Merlin的核心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讓BTC具有更多的效用。同時也能滿足投資者既想持有BTC跑贏市場,又想參与投機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需求,給投資者提供這些“投機途徑”也是我們長期努力的方向。
Odaily:那麼接下來我們聊點關於Merlin本身的話題,隨着比特幣生態整體勢微,現在Merlin的熱度和被關注度相比去年已大大減弱,對你和團隊來說是否會有落差感產生?
Jeff:客觀上來講,落差感肯定是有的,但從周期的角度來看,這個也是無法避免的。去年與我們同期的比特幣生態項目可能有100多個,但如今80%都不在了。所以我覺得在Crypto這個行業里“如何穿越周期”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一個典範是Solana,在FTX出事後它也面臨“牆倒眾人推”的局面,但最終Solana還是依靠自身的性能和生態建設重新火了起來。
所以對於一個項目來說,聚光燈被移走不是最大的問題。最難的是當在市場熱度不在你這邊的時候,還能堅持找到正確的方向。
Odaily:那團隊都經歷了哪些艱難時刻?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時期,團隊氛圍和做事風格等有什麼差異?
Jeff:首先收入肯定是縮減了很多,但是團隊還是比較穩定的,我們團隊共有30多人,基本上也沒有誰離開。
況且我們的團隊Web2基因其實更多一些,所以大家對於這種“寂寞”的時間還是比較習慣的。反倒在市場比較火熱的時候,大家會有些“過載”。
Odaily:此前Merlin的代幣MERL上線了Binance Alpha時是否有“上貢”,因為上幣空投會帶來拋壓,那麼當時選擇上線Alpha的原因是什麼?
Jeff:如果“上貢”的意思給幣安平台用戶空投,那肯定是有的,但如果是指給幣安,那肯定是沒有的。當時空投確實是產生了大概三四百萬美元的代幣拋壓,但我們消化的還是比較好,上線了幣安Alpha后,MERL的跌幅很小。
上線幣安Alpha的原因是我們希望能進入更多的交易市場,將比特幣生態帶到更大的圈子里,被更多的人看到和討論。包括7月初MERL在美國兩大合規交易所之一的Kraken上線,也是這個目的。
為了上線Kraken,我們團隊花了大概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準備相關合規材料,其中也沒有“上貢”這一說,最多是進行一些交易活動。其實願意去耗這個時間的項目方並不多,但我們認為是有必要的,這些經歷也為未來在Coinbase上線提供了一些幫助。
Odaily:但不管是幣安Alpha還是AI Agent,這些都是幣圈某一時間段的熱點,此前2024年末Meme大火時,Merlin也嘗試與BTC.Fun一起建設Meme生態。可以看出Merlin的市場熱點反應能力很強,但這是不是Merlin為了市場熱度盲目“追熱點”的行為,以及這樣做真的能幫助BTC生態實現大規模採用嗎?
Jeff:我覺得其實很難有人能在熱點爆了時立馬就抓住,因為產品是有開發周期的。比如BTC.Fun的域名註冊時間其實是非常早的,大概是在2024年2-3月份的時候,但這個產品本身開發時間較長,所以出來的時候剛好趕到了各個鏈都在做pump的時候。
另外,Merlin不是單純某個賽道的應用,而是一個公鏈,那麼毫不避諱的說,作為一個公鏈,我們就必須要抓市場熱點。Pump.fun火的時候,不管是以太坊、BSC、Base還是Tron,所有人都在做pump也是這個道理。
Merlin作為一個公鏈,更主要的任務是扶持開發者。那當一個概念或產品火的時候,自然有開發者願意去做類似的事情,但我們總不能因為它與我們的觀念不符就攔着開發者。因此我認為做生態和做應用是不一樣的,公鏈很多時候是被整個生態的社區用戶推着往前走的。
但我還是認為沒有人能靠抓熱點最終成功,從來都沒有。例如銘文火的時候,最終能跑出來的團隊都是在銘文生態最凄涼的時候堅持了很久的項目。從去年底到現在,AI已被絕大部分Web3用戶嗤之以鼻,覺得這個賽道已經火過了,但Merlin還在堅持。
所以抓什麼東西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堅持,並且能傳遞給用戶真正關心的東西。BTCFi這個概念也是Merlin第一個提出來的,但最終這個市場火起來,其實是在我們提出來大概一年後了。
Odaily:比特幣近期突破 12 萬美元大關創下新高,你如何看待這一輪周期的比特幣走勢,牛市是否會持續?會對比特幣生態帶來更多關注嗎?
Jeff:我還是很看好接下來的市場行情的,因為現在我們處於一個機構牛市中。對於比特幣生態來說,大家都有一種樂觀的預期,即比特幣漲了后,板塊輪動會讓比特幣生態獲得更多的關注,我覺得這個邏輯是合理的。但是最終市場選擇的是什麼,是BTCFi,還是銘文符文,還是RWA,我覺得這個就很難預料了。
Odaily:自從創建Merlin后壓力最大的是哪個時期?是什麼支撐Merlin堅持下來的?
Jeff:我覺得壓力一直都比較平均,但Merlin上幣的時候肯定是壓力最大的時期。因為畢竟當時我們給了用戶20%的空投,所以面對空投拋壓以及市場對於價格的預期等等,那個時候壓力是挺大的。
堅持到現在的原因首先還是對比特幣生態的信念,相信這是一個長期的賽道。另外我們建設比特幣生態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其實如今你會發現已經沒有什麼比特幣生態新項目能做起來了,從0到1的建設難度加大了。所以我們認為既然Merlin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門檻和壁壘,同時又堅信這個賽道長期有價值,於是就堅持了下來。
但說實話,我每天都會有片刻“要不放棄了”的想法,但是當看到整個行業在復蘇,想到項目再次回到大家的視野中,能再次做的更好時,我們還是和所有比特幣生態的堅定builder一樣選擇走了下來。
Odaily:無論如何,Merlin 都是一個穿越周期 BTC Layer2 項目,在整個建設周期里,你最想分享的感悟有哪些?
Jeff:我個人最大的感悟就是這個周期做項目是地獄級難度。這個周期面臨的所有挑戰,其實已經遠超前幾個周期的挑戰了。
可能多數開發者現在更加願意去做一些短線的投資投機項目,雖然比特幣並不在乎這些,但這對於Web3整個生態而言並不是一個好事。
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builder和用戶能真正加入進來一起建設W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