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Ray Dalio 橋水基金創始人 來源:X,@RayDalio 編譯:Shaw 金色財經
特朗普和鮑威爾之間的爭論,本質上是在爭奪貨幣價值的控制權。如前所述,當債務和借貸過多時,傳統的解決辦法是壓低實際利率並讓貨幣貶值,這對債權人不利,對債務人有利。這就是特朗普所力推的,而鮑威爾則在極力反對。
這些爭論很正常,但這一次的爭論更為激烈。國家元首通常希望有更多的刺激措施來促進金融市場、商品和服務方面的支出,這會讓民眾感到高興,直到通貨膨脹嚴重到連他們也認為貨幣應該收緊為止,而優秀的央行行長則試圖在過於寬鬆和過於緊縮之間找到平衡,通過觀察各項指標來判斷形勢走向,從而“逆風而行”。因此,央行領導與那些希望取悅民眾並連任的在任元首之間存在着天然的緊張關係。在正常時期,人們會認可並尊重這種權力的分離,但在極端情況下,這種權力的分離就會瓦解。
各項指標表明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有市場指標、經濟指標以及其他影響因素需要考量。
至於市場指標,它們清楚地表明,現在貨幣環境寬鬆,經濟沒有陷入危機,因為當股市上漲、貨幣貶值、信用利差收窄以及實際收益率較低時,這反映出資金流動性“寬鬆”。更具體地說:
過去一年,美國股市上漲14%,處於歷史高位,多數估值指標显示市場偏貴。
同期,美元兌主要貨幣下跌5%,兌黃金下跌27%,兌比特幣下跌45%。
信用利差處於歷史低位附近,例如BAA評級公司債利差僅比美債高約1%。
10年期美國實際利率略高於2%,處於中性偏低區間。
從經濟指標看,經濟運行總體比較平衡,但略有放緩。
失業率維持在較低的4.1%,但呈緩慢上升趨勢。
科技領域、尤其是AI相關投資與營收強勁增長,而市場情緒與房地產市場則較為疲弱。
全球經濟整體表現偏弱。
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展望未來,債務和貿易問題、政治以及地緣政治方面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這些都具有通脹傾向,與此同時,技術進步巨大,具有通縮效應,且會加劇貧富差距。
捍衛貨幣紀律,就像捍衛財政紀律一樣,並不受歡迎,因為它實質上要求人們收緊開支。然而,實現平衡至關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債務是另一個人的資產;如果貨幣要成功發揮作用,它必須既能有效流通,也能保值。
貨幣價值會得到捍衛嗎?從歷史經驗和當前形勢來看,我認為很明顯,在經典的貨幣疲軟/通脹問題變得嚴重之前,貨幣價值不會得到捍衛——甚至可能即便問題嚴重了也未必會有所行動,因為這些問題帶來的痛苦是巨大的。看看 1970 年至 1982 年的周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此,即便將來某一天會收緊貨幣政策,可以幾乎確定不會在短期內發生。
因此,在我看來,投資者仍應傾向於押注“弱貨幣”趨勢——即美元走低、實際利率維持低位甚至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