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賴鎮桃
在市場重燃對風險資產的熱情之際,比特幣再度刷新歷史高點。
周五下午,比特幣價格一路飆升,漲破11.8萬美元/枚,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一度觸及118661美元的最高位后小幅回落。一日之內,比特幣的價格就漲超2600美元。
上周,特朗普政府簽署通過“大而美法案”,當中減稅增支的傾向,再度提振市場對風險資產的買入情緒。有人比喻近期美股“從ICU闖進了KTV”,比特幣也在這波行情中屢屢突破歷史高位。
長期而言,市場看漲的熱情依然高漲。不少投資者預計,上市公司持續買盤,購入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還有美國國會加快通過加密貨幣立法,將會助推比特幣在下半年繼續刷出新高。
下周,幣圈還將迎來一個“關鍵時刻”——美國眾議院即將審議三大加密貨幣法案,有觀點認為全球加密監管格局可能會由此重塑。新的法案會如何改寫監管規則?隨着穩定幣的監管逐漸成型,這對比特幣來說將是噩夢還是福音?
今年以來,自稱“加密總統”的特朗普上任,為比特幣的上行推波助瀾。年初至今,比特幣價格已漲超26%。
前段時間,比特幣的表現還相對平淡,但拐點出現在這周,比特幣有如搭上火箭,重啟狂飆之旅。這周一,比特幣還在10萬美元上方震蕩,五天之內,比特幣的身價就漲了8800美元(約合6.3萬人民幣),漲幅超8%。
Coinglass數據显示,截至北京時間7月11日18點,全球共有超27萬人被爆倉 ,爆倉總金額達12.8億美元。
最直接的上漲推力,來自於機構大量買盤。香港Web3協會聯合主席Joshua Chu表示,比特幣的歷史新高是由瘋狂掃貨的機構買家驅動的,上市公司和大型機構都在搶購比特幣,幾近耗竭交易所的流動性。
香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師丁肇飛(Jeffrey Ding)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輪比特幣上漲有多重因素推動。首先,市場經過充分盤整,積累了強勁的上漲動能,突破關鍵阻力位成為大概率事件。其次,買盤力量充足,長期持有者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籌碼鎖定程度高,市場拋壓較小,為價格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基礎。
此外,政策的助力功不可沒。丁肇飛進一步提及,各國針對近期数字貨幣相關政策的預期落地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同時,大美麗法案的通過進一步刺激了全球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追逐熱情,比特幣作為高風險高回報的代表資產,受到資本熱捧。
近日,特朗普的家族企業也在加大下注比特幣。這周二,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DJT)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申請,計劃推出第三隻交易所交易基金,用於投資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
Coinglass數據显示,比特幣的看漲期權持倉量,遠高於看跌期權,显示市場普遍對比特幣的走勢感到樂觀。
不少分析師認為,近期流入比特幣的資金是長線需求,而非投機遊資。資管公司Hunting Hill Global Capital創始人兼首席信息官Adam Guren表示,隨着美聯儲即將重啟降息,全球政治不穩定性上升,投資者正在爭奪“硬資產”,比特幣也會受益於“数字黃金”的定位。這個周期的不同之處在於需求是結構性、規則和黏性的。
比特幣的知名“多頭”渣打銀行外匯和数字資產研究主管Geoff Kendrick還維持樂觀的判斷,預計比特幣將在三季度漲到13.5萬美元,到年底衝到20萬美元一枚。
不過,丁肇飛也提醒,雖然後市走勢仍以看漲為主,但當前價格突破后,市場情緒高漲,歷史新高通常不會立即形成頂部,頂部構建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整與確認,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
宏觀層面的黑天鵝事件,也是潛在風險。丁肇飛指出,地緣政治危機(如伊朗與以色列局勢升級)、金融危機(如通脹失控或債務違約)、重大政治事件(如美國政界的意外動蕩)或宏觀經濟層面的危機,都可能對市場情緒和價格走勢造成衝擊。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警惕短期回調風險。
特朗普上任后,確實在兌現選舉時的承諾,讓美國成為“世界加密之都”,包括簽署行政命令建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加快推進穩定幣立法,削弱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權力等。
但是,法案每到國會過審階段,力持強監管立場的民眾黨,都有可能成為加密鬆綁之路的那個“攔路虎”。
現在,幣圈的目光都放在下周的加密立法衝刺。據報道,美國眾議院宣布將7月14日當周定為“加密貨幣周”,屆時將審議《清晰法案》(CLARITY Act)、《反CBDC監控州法案》(Anti-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以及《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天才法案》)。
在特朗普政府原定的政策議程里,他只希望推動《天才法案》快速過審,但眾議院方面則希望捆綁《天才法案》和《清晰法案》,將穩定幣納入更廣泛的加密行業監管,進行更全面的市場機構改革。因而,下周三大法案能否順利在眾議院過審,會以什麼形式過審,仍有變數。
但市場還是樂觀派占上風,認為加密貨幣納入主流監管框架,本身就是對比特幣的一大利好。
從事Web3.0法律服務的上海曼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劉紅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幾部法案集中排期審議,其實意味着美國立法層面對加密行業的分歧、態度和方向,開始逐漸顯性化、制度化。對比特幣來說,它不會被直接納入這些法案的監管對象,但它從中獲得的好處在於地位的再次確認:作為一個不依賴國家信用、不受單一機構控制的加密資產,它被視為對抗濫權貨幣工具的“数字黃金”。尤其是《反CBDC監控州法案》的推進,反而強化了公眾對“去中心化貨幣”的理解,也更容易把比特幣納入“個人主權工具”的想象路徑中。從這個角度說,比特幣會在政策和意識形態的夾縫中,獲得一種意外的共識支持。
“這些法案若獲通過,可能顯著降低政策不確定性,吸引更多機構資金入場,進一步提振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價格。隨着監管框架的日趨明晰,加密市場的主流化進程有望加速,短期內市場情緒也將因此保持高漲。”丁肇飛分析稱。
隨着穩定幣立法的推進,加密行業似乎也在進入狂歡模式,主流觀點認為,穩定幣為更多資金“上鏈”提供了通道,比特幣身價還會繼續抬升。但另一種聲音也在響起——當主權貨幣积極搶灘加密戰場,去中心化的比特幣們也將陷入存在主義危機。穩定幣,有可能成為比特幣的“掘墓人”嗎?
上海社會科學院数字經濟學者王瀅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美國加快穩定監管立法的動作,意味着美國政府顯然看到了貨幣数字化的大趨勢,也意識到貨幣的数字化是進一步穩固美元霸權的重要舉措,但数字化必須是美元的全面数字化,這正是天才法案通過和穩定幣發行商Circle上市的核心背景。Circle推出的USDC,其核心儲備必須是百分百的美元資產,包括美元現金和短期國債等,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被明確排除在外。
在王瀅波看來,長期而言,USDC以及基於各國主權貨幣的穩定幣的推出和大規模普及,都只是時間問題。隨着加密貨幣被排除在儲備資產之外,支撐比特幣上漲的投機動力會不斷消弭,最終大概率會導致比特幣邊緣化。比特幣始終是一種非生息的投機資產,估值高度依賴於市場信心,一旦信心崩塌,由於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作為支撐,價格的崩塌是可以預期的,一旦短期沖高回落久可能會引發大規模拋售。長期而言,資產價格還是基於現金流貼現,非生息資產都沒有投資價值,黃金和比特幣都是如此。
不過,持看好觀點者則堅信穩定幣的上位,實則還是給比特幣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入口。
劉紅林承認,在“交易功能”層面,穩定幣肯定是對比特幣的擠壓。但從“資產配置”層面來看,穩定幣的爆發反而是在給比特幣鋪路。很多人第一次進入加密資產世界,是通過購買穩定幣來繞開本地銀行系統,等他對鏈上資產有了基本理解后,下一步很自然地會去思考資產保值、抗通脹、避險等問題,而這些,穩定幣是無法解決的,比特幣卻恰恰提供了解決方案。所以,從“入口”角度說,穩定幣更像一個流動性的分發器,它不是和比特幣競爭,而是幫它引流。
在丁肇飛看來,全球範圍的穩定幣合規化趨勢,不僅會吸引更多“准美元”資金湧入,還將進一步強化以比特幣等核心資產的避險和價值儲存屬性,再次證明了比特幣作為“数字黃金”的獨特性。與此同時,合規化的推進將為傳統資本市場打開通往加密資產的大門。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等長期資本,可通過成熟的合規通道進入市場。
此外,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屬性,反而有可能成為其區別於穩定幣的獨特競爭力。
劉紅林補充道,未來如果穩定幣被強監管,要求實名制、儲備透明甚至禁止鏈上匿名交易,那比特幣這種“原生去中心化資產”反而成為一種難以替代的選擇。
簡單說,用戶在選擇資產配置的時候,會更清楚——是要一個錨定國家信用、波動率低的合規穩定幣,還是一個抗審查、抗貶值、全球流通的数字儲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