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Lisa&Keywolf
據報道,2025 年 6 月 26 日,名為鑫慷嘉 DGCX 的線上投資平台突然關閉所有提現通道,大量用戶發現其賬戶內資產被凍結或清零,資金無法取出。該事件迅速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酵,引發廣泛關注。儘管目前尚無權威機構發布受害者人數和資金損失的準確數據,但據投資者相傳,此次事件可能涉及資金規模達 130 億元人民幣,受害人數或超過 200 萬人。
2023 年 5 月,該平台推出 DGCX 鑫慷嘉大數據交易所,聲稱其為“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DGCX) 在中國的官方分站”,並自稱與中石油、中遠海運等多家國企達成合作。平台通過發布偽造的合同、公函、官網截圖等材料進行背書,以強化其“正規軍”形象。
事實上,該平台與 DGCX 並無任何隸屬或業務關聯,整套資質系統是披着“國際金融”的偽裝外衣。真正的 DGCX 曾多次公開發文,否認與其存在授權或合作,並警告用戶防範假冒平台。
網傳創辦人黃鑫在潛逃海外后還在會員微信群組留下一段話,該內容雖無法獨立核實其真偽,但在社群中被廣泛傳播,也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憤怒情緒。
針對鑫慷嘉 DGCX 項目的鏈上資金流轉情況,我們使用慢霧(SlowMist) 旗下反洗錢追蹤分析系統 MistTrack(https://misttrack.io/) 對該案件相關鏈上地址進行深入溯源。鏈上行為显示該項目可能構建了一套複雜的多層級資金結構,資金從集中入口流入,再經多次中轉后流出,初步具備龐氏騙局常見的鏈上運行特徵。
目前我們已分析識別出約 80 萬個用戶充值地址,涉及的資金規模高達 15 億美元。需要強調的是,此小節的數據基於公開鏈上信息進行技術分析和挖掘,不能代表項目全部資金路徑和最終事實,統計結果可能存在誤差,僅供參考。部分推論基於當前鏈上行為表現,並未構成法律意義上的事實認定,仍需進一步數據支持與多方驗證。
1. 用戶資金流入
分析發現,資金源頭幾乎都來自中心化交易所的熱錢包,且這些資金隨後被以整數額(如 1000、2000 USDT 等)分發至眾多地址。考慮到該項目要求用戶以 USDT 入會,用戶需先將人民幣兌換成 USDT 再充值至指定地址,因此推測這可能是項目方向用戶收取人民幣后,再從交易所統一提幣並分發 USDT 的操作。這些整數額度與該項目據稱的“入會費”模式相吻合,也存在充值入金行為的可能。平台疑似採用了一種集中控幣、分配充值地址的管理方式,即由平台給用戶提供用於參与項目的地址,用戶並不直接掌握私鑰。
2. 平台內部資金聚合
多個“用戶地址”接收到 USDT 后,再將資金經過 1~2 層轉入由平台控制的彙集地址。彙集地址显示出以下特徵:
收入交易筆數顯著高於支出交易筆數;
彙集來自多個“用戶地址”的資金;
後續再向新的“下一跳”地址轉賬。
以上行為表明這批地址可能作為“中繼層”或“聚合節點”存在,承擔將用戶“充值資金”/“入會費”統一歸集的作用。
3. 提現與手續費
彙集地址會將資金分散轉移到 1 個或多個地址,這些地址中有些僅活躍 1~2 天,猜測可能是該地址上的資金用完後輪換另一個地址,也可能是為了減少被拉黑標記的風險。這種短周期、高頻率的操作模式,也表明項目在資金運作層面保持了一定的“輪轉節奏”。不論路徑如何複雜,大部分資金最終都回到了一些交易所的用戶充幣地址,呈現一對多的形式,疑似用戶的獲利提現。更為顯著的是:大部分轉賬中,目標地址收到的金額比發起金額少約 10%,例如發出 800 USDT,實收 720 USDT,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種“提現手續費”。
4. 權限授權機制
通過進一步的鏈上數據分析,我們還觀察到大量 TRON 地址之間存在自定義權限的授權行為。部分參与資金彙集的地址將自定義權限授權給 3~5 個地址,閾值通常為 3,且可以進行 Transfer TRC10、Trigger Smart Contract(一般是用於轉賬 TRC20 Token)操作。
這些參与資金彙集的地址與被授權地址均多次出現此類授權現象,如下錶:
可以間接推測主地址(彙集地址)與被授權地址屬於同一主體,並且在資金路徑緊密交織的背景下,合理懷疑項目運營者出於自動化程序操作便利,採用了批量授權控制機制,這種結構也更貼近平台的權限管理方式。
該項目疑似一個“龐氏內核 + 傳銷架構”的資金盤,以虛擬資產投資為由頭,以穩定幣為支付手段,通過“拉人頭”入會的方式集資,具體手法包括:
1. 多層級傳銷式拉人機制
為實現“拉人頭”的目的,鑫慷嘉設立了兵團式 9 級架構制度,從上到下依次為司令員、軍長、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並設定了明確的晉陞標準與返利比例。例如,參与者繳費成為會員后推薦 3 人即可晉陞為班長,每成功推薦 1 人獎勵 10 USDT;若升至司令員,需發展近 2 萬人團隊與 50 名直屬下線,可獲得每人 150 USDT 推薦獎和每月 12000 USDT 保底薪資。這一機制呈現典型的金字塔型傳播路徑,激勵參与者不斷髮展下線,並以晉陞獎勵驅動資金持續流入。
2. 虛假交易與後台操控
鑫慷嘉在其官網和 APP 中展示各類虛假交易界面,包括黃金、原油、指數等,聲稱提供國際行情、實時盈虧,引導用戶充值 USDT 進行高槓桿交易,實際所有賬戶數據由平台後台控制。
3. 高收益與返利誘餌
該平台宣稱利用大數據技術,在中東進行黃金、石油、外匯的期貨交易,承諾投資者可獲得高達日息 2% 的回報。例如會員投資 10 萬美元,每日可賺 2000 美元,每月就可賺 6 萬美元。“3 天返本、7 天翻倍”、“100% 盈利提成”、“VIP 內部套利信號”是吸引用戶持續投入的主要話術,平台還定期製造部分提現成功截圖、投資“收益榜”營造“真實賺錢”氛圍,形成強烈的從眾效應。
4. 提現門檻層層加碼
據投資者反饋,6 月 25 日,鑫慷嘉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次日確認系統癱瘓。平台方給出的回應是“公司被監管部門定義為偷稅漏稅,賬戶資金被全部凍結,無法提現”。用戶想要提現,便需要按照持倉金額的 10% 進行繳稅,10 萬元以上提現需排隊 30 多個工作日,納稅後每日可產生 1% 的收益,累計達到 100 枚 USDT 后可以提現,且提現手續費為 50%,在跑路前,該平台還拋出了誘餌活動:“投資 50 萬送特斯拉”,其實是誘導用戶加槓桿投入,在崩盤前再多騙點錢。鑫慷嘉集資后突然關閉提現通道、客服失聯,網傳該平台在崩盤前短短 48 小時內,通過 Tornado Cash 轉移約 18 億 USDT 至開曼離岸殼公司賬戶。
事實上,在平台崩盤前,已有多個地方公安機關與金融監管機構發出風險提示,包括屏山縣公安局、陽山縣公安局、桃江縣公安局、河源農商銀行、湖南省委金融辦等,均表示該平台存在非法集資、高風險交易等嫌疑。
然而,由於該平台實行邀請碼制度控制註冊,通過微信群裂變、線下講座宣講等方式廣泛滲透,配合“國家級項目”、“央企合作”等話術,大量中老年人群與下沉市場用戶深陷其中,導致在各地監管發出預警后仍有大量資金持續流入。目前,據傳部分平台核心技術人員與頭部代理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公安機關已查封若干涉案資產賬戶,凍結資金約 1.2 億元。
鑫慷嘉 DGCX 事件是一場典型結合数字資產、龐氏騙局和傳銷機制的数字金融詐騙,這類資金盤的核心並不在於創新,而在於精準地利用鏈上支付 + 線下地推的混合模式,配合外資假身份、虛假的政府背書,製造跨境合法感。
慢霧(SlowMist) 在此提醒廣大用戶:
高收益與高風險同在。正規金融產品不會承諾短期高額回報,更不會用“翻倍返利”、“3 天回本”來吸引投資。
拉人頭模式本質是傳銷。凡是要你推薦他人才能賺錢的平台,都極可能是資金盤,靠不斷吸收新資金維持運轉。
不要盲信包裝和宣傳。合同、官網截圖、央視採訪、豪車展示、明星合照,這些都可以偽造。真正可信的是資金安全機制和獨立第三方監管,而不是表面熱鬧。
鑫慷嘉的崩盤,是眾多投資者用真金白銀換來的慘痛經驗。它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這個信息泛濫、詐騙手法日益複雜的時代,需要保持理性、提高金融素養、主動質疑“看起來太好的事物”。任何以高收益為噱頭,需拉人頭才能獲利的平台,都應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