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歐洲的加密貨幣投資者最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Robinhood向符合條件的歐盟用戶贈送價值5歐元的OpenAI和SpaceX"股權代幣",這個看似平常的促銷活動,卻引發了一場關於代幣化股權本質的激烈辯論。特別是OpenAI的強烈切割,更是將這場關於金融創新、市場准入、監管邊界以及去中心化原則的深層討論推向了高潮。
Robinhood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Vlad Tenev對外宣布,該平台將向歐盟用戶提供包括OpenAI、埃隆·馬斯克旗下SpaceX等逾200家私人公司的股票代幣。這些資產是根據歐盟相對寬鬆的投資者限制,通過Robinhood的加密平台發行的,但受限於美國監管,美國用戶目前無法獲取。
Robinhood方面解釋稱,這些“股票代幣”並非公司實際股權,而是追蹤公開交易股票和ETF價格的衍生品,其交易記錄在區塊鏈上。
Robinhood的加密部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Johann Kerbrat強調,通過代幣化,他們的目標是“讓任何人都能參与到這個經濟中來”,從而“擴大市場准入”,為散戶投資者提供參与此前難以企及的私人市場的機會。
然而,Robinhood此舉很快引來了核心利益方OpenAI的強烈反對。
OpenAI在其X平台發布聲明指出:“這些‘OpenAI代幣’並非OpenAI的股權。我們沒有與Robinhood合作,沒有參与其中,也不認可這種做法。” OpenAI進一步強調,任何其股權的轉讓都需公司批准,而他們“並未批准任何此類轉讓”,還特別提醒投資者要"擦亮眼睛",這波操作直接把Robinhood晾在了尷尬的位置。
儘管面臨OpenAI的明確反對,仍有眾多行業人士和投資者對代幣化私人股權的趨勢表示支持,並將其視為金融民主化不可逆轉的浪潮。支持者普遍認為,代幣化資產提供了24/7交易、增強了流動性,並帶來了更透明的價格發現過程。通過消除高最低投資額和低流動性等傳統障礙,它有助於打破私人投資的壁壘。
資深宏觀投資者兼基金經理Raoul Pal在X平台盛讚這一創新:"公私市場界限的終結已經開始。" Pal認為,在加密市場中,資本形成和借貸的效率更高,並稱這一市場趨勢為“金融民主化”,其發展速度將越來越快。
投資者Amit Kukreja則認為,OpenAI發布聲明更多是出於“安全考慮,因為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他辯稱:“Robinhood所做的,不過是建立了一個追蹤OpenAI在私人市場估值的代幣。你並非在字面上購買這些公司的股份,但股份本身也只是一種憑證;這些資產的數字錶示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Robinhood,包括Kraken和Backed Finance等加密平台也正积極布局代幣化股票。
Kraken聯席首席執行官Arjun Sethi堅稱,此舉“絕非噱頭,而是旨在將金融權力歸還給個人,打破地域和機構壁壘”的直接努力。此外,從貝萊德(BlackRock)到摩根大通(JPMorgan)等傳統金融機構也在推動各類金融資產的代幣化,如債券和碳信用等,這進一步印證了代幣化作為一種趨勢的普遍性。
Robinhood明確表示,由於監管限制,美國用戶無法參与交易。這種地域選擇性引發了關於"監管套利"的質疑,歐盟相對寬鬆的投資者保護規定為代幣化產品提供了試驗田。根據產品說明,這些資產通過Robinhood加密平台發行,以歐元計價結算,且不可轉移至其他錢包或平台。
美國律師事務所Watkins Legal創始人Kurt Watkins向Decrypt表示,由於Robinhood的OpenAI代幣化股權產品“缺乏透明度且存在法律模糊性”,其在美國市場可能“在商業上不可行”。
他指出,該產品“將面臨美國SEC的嚴格審查,因為其根本不透明的SPV(特殊目的載體)結構模糊了關鍵的投資者保護措施。”
Watkins進一步警告:“至關重要的是,無法保證這些代幣會真正追蹤OpenAI的價格,因為它們缺乏有意義的底層權利,並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即使Robinhood提供了免責聲明,這種不透明性與明確符合Howey測試的證券分類相結合,將觸發註冊要求,而這需要提供遠比目前更全面的披露,這很可能導致該產品在美國市場在商業上不可行。”
針對Robinhood代幣化合約的設計,Electric Capital投資團隊的Ren提出了批評,稱其為“圍牆花園”。
Ren通過代碼反編譯發現:“它的每一個轉賬都檢查一個經批準的錢包註冊表(即KYC/AML)。這些代幣不太可能與DeFi協議進行交互”,也就是說——表面上用了區塊鏈,實際上每筆交易都得經過他們的KYC審核,還是傳統金融做的那些事情。
從另一方面來看,這種"曲線上市"繞過了傳統IPO的信息披露要求。非上市公司無需公開財報、接受審計,投資者卻要承擔估值波動的全部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代幣發行方與標的公司間的法律關係模糊,一旦出現糾紛,投資者可能面臨維權無門的困境。
加密貨幣研究員Noelle Acheson在博文中犀利指出:"這不過是科技公司慣用的策略——用便利性包裝服務、漂亮的頁面捆綁用戶,而區塊鏈技術反而退居幕後。"她認為Robinhood本質上是在建立新的中心化壁壘,而非真正推動金融民主化。
此前多位行業專家預測,隨着技術成熟和監管框架完善,2025年全球代幣化資產規模有望突破萬億美元。眼下,歐洲投資者正享受着這場實驗的"頭啖湯",而華爾街則緊張觀望,SEC 主席、支持放鬆加密貨幣限制的Paul Atkins在 CNBC 上表示:“代幣化是一項創新。” 或許如此,但投資不僅僅關乎規則,更關乎信任。SEC的下一步動作,或將決定這場盛宴是變成普惠金融的里程碑,還是又一個精心包裝的割韭菜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