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在Web3時代,USDT銀行卡(以穩定幣支付的銀行卡)作為一種新興的虛擬支付工具,試圖在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世界之間架起橋樑,為用戶帶來更便捷、更靈活的支付體驗。
由於法律法規尚未完全適應這種新興技術與傳統體系的融合,U卡企業常常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合規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而未決地高懸在行業頭頂,隨時可能因政策調整或監管行動而落下重擊。企業不僅需要應對技術創新的挑戰,還必須時刻警惕潛在的法律風險,一步踏錯就可能面臨罰款、訴訟甚至業務中斷的嚴重後果。
本文將從產業視角出發,剖析U卡行業的現狀與挑戰,探討其在支付領域的破局之道。
U卡行業目前面臨着合規不明確的困境。這一行業既涉及到快速演變的数字資產領域,又與傳統金融行業緊密交織,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監管灰色地帶。
目前業內的合規研究者,大多都是從政策出發,研究U卡支付各鏈條中需要的合規動作。但是U卡產業目前還面臨着其他問題:高昂的運營成本、激烈的市場競爭、盈利困境,無一不在考驗着U卡發行方的生存智慧。
從產業角度看,也許合規並不是創業者當下最優先考慮的問題?
首先,做U卡最基本的需要有一張銀行卡,這就需要具備特定的發行機構資質,通常意味着企業必須遵守一系列嚴格的金融監管規定和金融機構牌照。然而,大部分U卡企業,例如近期備受關注的Infini,並不具備直接發行銀行卡的資質。因此,這些企業往往選擇與已獲得資質的銀行或支付網關合作,利用這些機構的API或基礎設施來提供服務。
既然U業務完成整個業務鏈條需要藉助他人的渠道,那麼就需要支付渠道成本。除了上文提到的銀行卡發卡方要賺錢外,支付鏈條中還包括其他多種渠道費用,API接入服務要賺錢、貨幣兌換要賺錢、國際結算渠道master/visa要賺錢,支付端Apple、PayPal、支付寶、微信也要賺錢。
用戶信用卡刷100,走國際支付渠道的商戶只收到97元,比國內銀聯渠道高很多。部分費用需要由商戶承擔,導致支持國際支付渠道的支付場景較少。
在U卡盈利模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續費。在選擇U卡支付時,U卡發行方會收取相關的手續費,這裏面包含了支付手續費、跨境手續費、匯兌費用等。對用戶來說,最關注的是穩定幣和支付本位幣之間的兌換比例,與實際的外匯牌價之間的比率差額。
一般來說,手續費的綜合費率一般在1.5%左右或以上,這取決於U卡發行方的規模和議價能力。比如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7.20RMB/USD,你消費人民幣100元,U卡上會扣除美元等值穩定幣14.10美元或更多,兌換比例為7.092RMB/USD。
少數U卡會在短時間內有更優惠的綜合費率,比如通過一些獎勵活動將綜合費率打到1%或以下,但是活動僅僅只能持續較短的一段時間,主要是為了活動推廣增加獲客,並不能長時間的維持低費率。
為什麼費率會降不下來?因為經營成本在這裏,長時間的低收費會導致項目無法維持運營。在項目期初進行推廣時可以進行補貼吸引用戶,時間久了誰能保證一直融到投資呢。
所以U卡發行商另一項重要支出就是廣告推廣,增加新客戶的同時增加業務規模,加強渠道的議價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強市場的知名度和話語權,獲得新的融資用於進一步擴大規模。
那麼既然運營成本這麼高,是否可以再增加手續費呢,把綜合費率提升到2%或者更高?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是因為目前U卡行業競爭激烈,用戶忠誠度低,稍有不慎就會失去行業地位。
其次,U卡另一競爭對手是交易所/OTC出金,如果手續費過高,U卡的便捷性、資金風險隔離的優勢對用戶來說過於昂貴,寧可選擇交易所/OTC出金的方式。並且U卡在國內一般只能用於小額消費,大額消費如果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將額外收取3%的手續費。
也許有人會說U卡發行方不是還有資金池么,經常會有U卡在其官網每天動態公布資金池的TVL和各項資產的比例,動輒幾百上千萬美元。這買買國債,搞搞DEFI不是很大一塊收益么?
這其中又有誤區。首先,大多數的U卡發行方沒有理財利差的渠道。這點像交易所有天然的優勢,比如Bybit、Bitget發行U卡,交易所本來就有存貸業務,可以把U卡的資金池做個對接。
但是其他的U卡沒有自己的借貸渠道,需要藉助別人的理財渠道。別人的渠道是否足夠安全,是否可以足額、迅速兌付?流動性怎麼樣?能否頂得住突發的大額提現?
如果大額提現,你給用戶設置提現限額,在極不信任的Web3社區,很快就會被傳資金有問題,導致大量用戶提現形成死亡循環。
通俗的講就是資金池很淺。就是U卡用戶的使用習慣都不會往U卡裏面充太多錢,而是少量的用多少放多少,使用完了再充進去,短期內進多少花多少。
畢竟Web3行業安全事故頻發,交易所大家都還信不過,誰能信得過小小的U卡發行方呢。
所以別看U卡的資金池TVL很高,但是裏面沉澱資金較少,可以用來買高收益理財、套利的長期資金較少。需要隨時動用的資金比例很高,很大一部分資金只能買活期理財收益有限。
USDT發行方Tether公司的運營模式只能是羡慕不已,USDT發行都是增量多贖回少,可以拿去買美債、買黃金、買高收益理財。
比較老牌的U卡發行方,比如Crypto.com的U卡,就鼓勵用戶鎖倉,鎖倉越多可以申請的卡片支持的用途越多、手續費越少、質押獎勵越多,只有足夠多的沉澱資金才能讓U卡發行方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作為U卡發行方,無論是否需要都需要做合規,比如代碼審計、項目審計、資金審計、財報審計、託管審計等,這又是不可避免的運營成本。
並且資金池需要找第三方託管,託管方的實力背景合規程度也得進行審計和背調,根據合作情況是否需要對方提供相應擔保等。如果找大機構做託管業務,費用成本又過高,對於創業型的U卡公司和規模一般的資金池又承受不起。如果找小的資管做託管,又害怕對方的安全性和合規性不足。
如果出現意外導致資金虧損,用戶討伐的對向首先是U卡發行方,而不是託管方。而U卡發行方還得去和託管方進行漫長而又艱難的法律訴訟。
在現階段的U卡行業,合規監管可能還不是從業者優先考慮的問題。
首先是行業還在初期,相關監管政策和法律都還比較模糊。
其次,監管對U卡發行方的執法權有限。信用卡的卡片發行資質是借用的,U卡發行方的主體在離岸地區,資金是在第三方託管,從法律和執法力度來說,都很難對U卡發行方進行處罰。
並且U卡發行走的是正規發卡渠道+正規國際支付渠道+正規消費場景,如果以上渠道產生法律糾紛又不完全是U卡發行者的責任。如果有用戶違規套現或非法使用,那是違反外匯管理條例、虛假交易或其他違法事項,主要負責人是卡片持有人,和發卡方無關。
監管對於U卡發行方可能最嚴重的處罰,就是把卡BIN(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銀行識別碼)封了不讓用了,導致用戶流失。這很可能會讓一個U卡項目就此隕落,只能吸取經驗另起爐灶了。
對於U卡發行方來說,最大責任的在於反洗錢(AML)合規。但其實Web3生態中反洗錢流程也已經比較成熟,比如參考各大交易所coinbase、幣安、okx等,通過鏈上數據、反洗錢機構合作、風控模型對反洗錢進行嚴厲的把控。
反洗錢工作雖然有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但是支出成本卻不低,需要建立監督機制和自己的風控模型,要與相關機構合作和招聘相應的人才,成本費用必不可少。並且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反洗錢都是重中之重。
為什麼說是潛在的,因為按照目前的U卡行業現狀,上文提到的資產保護和反洗錢合規是最大的風險,其他的合規風險重要性級別並不是非常高。
但是,如果U卡發行方想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條,需要額外承擔其他的運營風險。比如增加消費場景、支持法幣出入金、拓展Web2用戶、直連電商支付、設立“餘額寶”。這些業務就繞不開AML/KYC、證券法、外匯管理條例、投資者保護法、支付渠道建設、營銷渠道建設。和現實場景結合的越緊密,越需要合規;越合規,發展模式越像Web2;發展越Web2,那就進入了紅海競爭。
而Web3從業者,想去和Web2企業競爭,需要重新適應Web2體系,將利益、權利、責任進行重新分配。業務做得越大越深越廣,需要的合規枷鎖越重,社會責任也越重。
現階段U卡企業要怎麼做?
第一個方式是摸索前行,現在U卡行業還在摸索階段,運供應模式、盈利模式、資源配置都還在探索階段,先驅者闖出自己的渠道模式來,屬於高風險投資。
第二是做自己自己擅長的事,比如渠道建設、社區推廣、合規風控、資金託管、理財搭配、資金清算、投研背調,做產業鏈條環節裏面的優質供應商,發揮自己的特長。相比第一種屬於收入穩定風險也較小。
U卡行業作為Web3行業的一個分支,也受益於整個Web3行業的發展,目前還在高速發展的階段,需要等整個產業逐漸成熟、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熬到美國的穩定幣法案通過了,熬到商家可以直接接收穩定幣了,熬到消費者可以無感使用Web3錢包支付了,熬到Web2巨頭蜂擁而入,熬到海量市場向Web3開放了。
到時候還活着的企業,先發優勢在手就是行業老大。
那合規還要不要做?要,一定要做,但是要先活下去。"Better to ask for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與其請求事前許可,不如請求事後原諒。”
合規是根據行業發展、企業規模相配套相結合的,需要做合規,但是也需平衡好業務發展需求和合規的投入成本與尺度。
行業的底線是風控,風控才是整個U卡行業的核心。
U卡核心業務從始至終的邏輯就是錢的轉移,對於錢需要保持100%的警惕。所以風控是重中之重,是怎麼管好錢,是代碼有沒有後門,是合作方信不信得過,是託管靠不靠得住,是員工下個月的工資發不發得出。
一句話就是:風控、風控、還是風控。
U卡行業正處在探索與成長的關鍵階段,創新與合規之間的平衡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企業需要在保障資金安全和強化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靈活適應市場變化,優化運營策略,以應對當前的困境。
隨着Web3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穩定幣支付的普及,U卡有望在未來成為数字經濟與現實世界的重要橋樑,引領支付領域的新趨勢。
隨着行業成熟,合規將成為基石。當下,U卡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穩健前行,等待行業生態完善與監管環境清晰的曙光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