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Aiden、Jay Jo 來源:Tiger Research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穩定幣在越南充當著一條獨立的金融通道,廣泛用於交易、匯款及價值儲存,繞過了傳統銀行體系和政府監管。
越南用戶通過非官方渠道頻繁使用穩定幣。儘管政府明令禁止,但仍未就穩定幣開展有實質意義的政策討論。
越南應正式將穩定幣納入金融體系,將政策與市場現實接軌,有助於提升越南在東南亞数字金融領域的競爭力。
1. 穩定幣市場增長與監管脫節
越南長期位居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榜首。然而,監管缺失嚴重製約了該行業的發展。儘管如此,越南的加密產業仍在以散戶為主導的驅動下快速成長,而在此過程中,穩定幣市場也逐漸嶄露頭角。儘管缺乏官方出入金渠道,越南用戶仍通過多種方式积極交易穩定幣,包括使用 Binance P2P 的擔保交易、通過 Telegram 的場外交易,以及利用自託管錢包進行直接的點對點轉賬。
這種以散戶為中心的自發生長模式存在明顯的長期局限性。監管缺失降低了市場透明度與穩定性,僅依靠散戶無法支撐市場的持續發展。同時,越南尚未建立穩定幣相關的法律與制度框架,也未開展實質性的政策討論。這種“市場與監管錯位”的狀況,不僅加劇了金融市場潛在風險,也讓越南錯失了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機遇。
本報告分析了越南用戶如何在實際金融活動中使用穩定幣,包括交易、點對點匯款與支付。同時指出由監管缺口引發的潛在風險,並探討以用戶實際行為為基礎建立穩定幣政策的必要性及其戰略意義。
越南加密投資者對穩定幣的使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法幣與加密貨幣兌換。投資者在交易后選擇將資金持有為穩定幣(主要為 USDT),而非立即兌換回越南盾(VND),並將其視為未來交易的儲備資金或對抗市場波動的“数字避險資產”。這表明越南投資者已開始主動通過穩定幣進行流動性管理,這一行為方式相比過去有了顯著轉變。
當加密市場下跌時,越南投資者傾向於將資金轉換為 USDT,而非法幣。尤其在市場劇烈波動時,Binance P2P 上 USDT 的價格曾漲至 25,000-27,000 越南盾,較正常匯率溢價達 5%,反映出投資者將穩定幣視為獨立於其他加密資產之外的價值儲存工具。這種溢價表明,穩定幣已成為越南加密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流動性管理手段。
這一現象並非短期異常,而是長期趨勢。2020 至 2025 年間(剔除 FTX 與 Terra-Luna 崩盤等特殊事件),USDT 在越南長期維持相對美元匯率的正溢價,2024 年平均溢價為 3.35%。投資者願意承擔額外成本,以藉助穩定幣积極應對市場波動與匯率風險。
這一行為背後的原因在於越南金融體系程序複雜、監管嚴格。銀行對資金來源與用途有嚴格審查,投資者在提現或轉賬時面臨諸多不便與成本。為了規避這些監管障礙與風險,投資者逐步在加密生態內建立了以穩定幣為核心的獨立資金管理體系。這也解釋了為何穩定幣在越南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變得不可或缺。
穩定幣在越南已成為點對點支付與匯款的重要工具。雖然越南法律禁止將加密貨幣用作支付手段,但用戶仍通過自有錢包轉賬及非官方 OTC 渠道進行交易。越南是全球通過穩定幣接收匯款最多的國家之一,約有 7.8% 的國際匯款是以 USDT 等穩定幣形式入境。
相比傳統的國際匯款方式(如 SWIFT、Western Union)收取 5-7% 手續費且處理時間較長,穩定幣轉賬幾分鐘內即可完成,且無中間費用。這使得穩定幣成為海外務工人員和自由職業者的高效匯款方式。電商賣家、代購從業者與自由職業者也普遍通過 Telegram 或社交平台以 USDT 進行收付款。
這種基於穩定幣的點對點支付體系,在数字空間中重現了越南長期依賴的現金型非正式經濟系統。這種支付方式極具線上適應性,並迅速擴展為跨境交易媒介。
在高通脹或匯率波動時期,越南公民傳統上更傾向於實物黃金或美元等避險資產。黃金偏好尤為突出。越南家庭每年購買約50-60噸黃金,預計未來五年將增至70-80噸。2024年中期,儘管金價高企,越南銀行僅一周就售出了超過2噸黃金。這表明,金融服務渠道有限的普通家庭积極將黃金作為長期保值手段,而非短期投機。
近年來,穩定幣作為新的数字避險資產應運而生,補充或取代了黃金或美元等傳統資產。USDT 或 USDC 等穩定幣充當数字美元,提供與黃金或實物美元類似的穩定價值保值功能。在越南,使用加密貨幣作為支付工具仍然是非法的。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用戶持有穩定幣純粹是為了維持穩定的資產價值,而非用於交易或支付。這清楚地表明,穩定幣在越南發揮着價值儲存的作用。
在越南,穩定幣在官方金融體系之外自然發展壯大,已成為“影子金融”的重要支柱。投資者廣泛使用穩定幣,不僅作為主要的流動性管理工具,也作為點對點支付與價值儲存手段。
越南政府近期已開始重視加密貨幣行業,正着手準備相關法律框架與監管沙盒。然而,對市場中實際廣泛使用的穩定幣,越南仍缺乏具體且深入的討論。正如總理范明政所言:“法律沒有禁止的,就應允許人民與企業去做;國家不應干預那些市場能做得更好的領域。”這表明,比起強管控,越南更適合採取鼓勵創新的市場友好型監管策略。制定能反映用戶實際行為的政策,並將其安全地納入正式金融體系,將更有利於在創新與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在越南為穩定幣制定清晰監管政策仍步履維艱之際,周邊東南亞國家已建立起反映市場現實的監管框架。與越南“不了解就監管、管不了就禁止”的官僚模式不同,鄰國紛紛制定適合自身國情的實際政策:
新加坡 採取系統性制度設計。2023 年推出的穩定幣監管框架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制定,明確了 1:1 儲備金要求、每日市值披露義務及等值兌付機制。僅允許授權機構發行穩定幣,增強了新加坡数字資產市場的可信度。
泰國 實施靈活的“雙軌制”政策。2025 年 3 月,監管機構批准在授權交易所使用 USDT 和 USDC,同時推動錨定泰銖、由政府債券支持的穩定幣試點。這種模式在承認外國穩定幣實用性的同時,也逐步發展本國貨幣的数字替代方案。
菲律賓 強調試點與實用主義。央行(BSP)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推出以匯款為目的的穩定幣試點項目(如 PHPC),並以跨境支付領域的監管沙盒為基礎,優先進行實際應用試驗,而非先立法、后實踐。
相較之下,越南尚未建立專門的穩定幣監管框架,導致市場實踐與政策之間的落差日益擴大。
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監管必須基於本地市場用戶的實際行為,而非生搬硬套他國模式。若越南無法制定出反映市場真實需求的政策,非正式金融渠道將進一步固化於灰色地帶,進而給未來的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運作帶來長期風險。
當前,越南的零售用戶已經將穩定幣(尤其是錨定美元的 USDT)融入到日常金融行為中。因此,政策制定者應正視這一市場現實,通過與市場參与者的积極溝通來制定政策,而不是採取單方面的強硬管控。
例如,相較於官方主導、實用性有限的央行数字貨幣(CBDC),越南可以設計一種自下而上的監管模型,以現有用戶行為為基礎,制定貼近實際的政策。這種方式既能提升監管效率,又更具操作性。
越南政府可考慮的具體措施包括:
通過對場外交易經紀人進行認證、引入適當的 KYC 系統和系統化的點對點交易平台,提升非正式渠道的透明度
推出錨定越南盾(VND)的穩定幣監管沙盒,並將其應用於電商、外匯匯款及自由職業市場等特定領域
提供合規的、用戶友好的本地替代方案,與美元穩定幣形成良性競爭
這一策略將有助於在促進市場自然發展的同時,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如果越南能积極應對数字金融環境的變化,將有能力構建一個更加透明、安全的穩定幣生態系統。
越南的穩定幣生態系統並非由政府政策主導,而是用戶為滿足實際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在缺乏官方交易渠道的環境下,用戶自行創建了穩定幣金融通道:他們交易 USDT,通過 Telegram 的 OTC 渠道匯款,並將数字美元作為價值存儲。這些做法反映出市場在填補傳統金融體系空白。
最初,用戶只是將穩定幣視作臨時性的系統繞行方案。如今,它們已成為越南数字金融生態的重要基礎。即使沒有法律確認或監管明晰,用戶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穩定幣。然而,如果這種行為持續在法律真空中運行,可能將其推向非正式與不透明的灰色地帶,進而加劇金融市場的扭曲與不穩定。
新加坡與泰國等國已积極擁抱市場先行的用戶行為,構建出兼顧創新與穩定的系統性監管環境。越南同樣需要制定一個以市場現實為基礎的監管框架,正式承認用戶構建的非正式金融網絡,並通過錨定越南盾的穩定幣強化本國金融基礎設施。
通過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監管路徑,越南既能提升金融市場的透明度與穩定性,也有望在東南亞的数字資產治理中佔據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