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穩定幣供應量或達 3.7 萬億美元:行業步入爆發期
根據花旗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預計到 2030 年,全球穩定幣供應量有望達到 3.7 萬億美元。這意味着,穩定幣將從目前的加密交易輔助工具,將逐步演變為全球金融系統中的重要基礎設施。
花旗指出,穩定幣增長的關鍵動力包括:
監管框架逐步完善:美國在 2025 年 3 月通過穩定幣法案,明確發行和儲備標準;歐盟已通過 MiCA 法規,設定統一監管體系。
機構投資者入場:越來越多傳統金融機構正將穩定幣納入支付與結算體系。
美元数字資產需求增加:全球對抗本幣貶值的需求推動了穩定幣,尤其是美元穩定幣的普及。
多元應用擴展:穩定幣不止服務加密交易
花旗銀行報告中指出,穩定幣的應用場景已從加密貨幣交易,拓展到更多領域:
加密交易主力:目前,90%-95% 的穩定幣交易量仍來源於加密資產交易所。
B2B企業支付:在中低收入國家開展業務時,傳統銀行存在效率低及其他不可預測的情況。鑒於全球 B2B 資金流高達數十萬億美元,即使一小部分資金轉向穩定幣,從長遠來看,也可能相當於穩定幣總市場規模的 20-25%。
消費者匯款:全球1萬億美元規模的匯款市場正在被穩定幣重塑。
機構交易與資本市場結算:部分銀行與金融機構正探索用穩定幣結算代幣化證券交易。
銀行間流動性管理:雖然佔比尚小,但穩定幣在內部結算和流動性優化中的潛力不可小覷。
可見,穩定幣正迅速從“加密圈內資產”轉變為現實世界中的基礎金融工具。
支付優勢顯著:新興市場率先受益
除了花旗報告中指出,穩定幣與銀行卡行業、跨境銀行業類似,都具備強大的網絡效應和自我強化循環。Insights4vc 報告還指出,穩定幣在現實世界中最具變革性的應用之一便是國際匯款。它以速度快、成本低、全天候可用等特點,在全球即時支付尚未普及的地區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
具體表現:
在阿根廷、土耳其、尼日利亞、肯尼亞、委內瑞拉等國家,穩定幣成為日常支付和資產保值的重要手段;(來自花旗銀行報告)
跨境匯款領域,通過穩定幣轉賬,比傳統渠道成本低約 60%,到賬時間從數天縮短至幾分鐘甚至秒級;(來自 Insights4vc 報告 )
墨西哥案例:2023 年墨西哥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美元匯款接收國,年接收額高達 633 億美元 (來自 Insights4vc 報告 )
收益模式之變:零收益穩定幣面臨淘汰風險
隨着貝萊德(BUIDL)、Franklin Templeton(BENJI)等機構推出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MMF),用戶可以在加密錢包中將 USDC 兌換為高達 5% 收益率的資產,同時維持美元掛鈎。這對傳統“零收益”穩定幣構成壓力。
Circle(USDC發行方)已開始通過 Coinbase 平台向用戶提供獎勵,Tether (USDT) 也在考慮回饋機制,以應對潛在的用戶流失。
與此同時,PayPal(PYUSD)、Agora(AUSD)等新玩家不斷湧入,且大多附帶收益激勵,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如果傳統穩定幣發行方無法提供相應激勵,可能在未來市場中失去競爭優勢。
穩定幣的未來:從利基市場到全球基建
除了花旗銀行報告中預測未來穩定幣供應量可能達到萬億美元,Insights4vc 報告中預測,到 2030 年,穩定幣將在跨境支付、企業結算、数字資產交易等領域佔據核心地位,市值規模有望從數千億美元增長至數萬億美元。
同時,隨着全球監管標準日趨完善,穩定幣行業將從“野蠻生長”走向受控增長,並成為金融創新與包容性的關鍵力量。
寫在最後
穩定幣正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從加密圈走向主流金融體系。它正在重塑全球支付格局,改變跨境結算路徑,激活資產流動效率,成為全球價值互聯網的重要基石。
未來五年,穩定幣將不僅僅是支付工具,更將成為全球金融系統演進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