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大航海的高危和豐厚回報催生出現代金融業,股票和公司制皆發源於此時,經由不斷的短期投機連綴,橫亘數個世紀的長期殖民塑造了如今的世界,被人反覆喚起,以英靈之名,促加密生長。
只要一個物種的地理分佈足夠廣闊,就會發生地理變異。
ABCDE 被 BTC L2 賽道傷透了心,累計 3 年投出 4000 萬美元,在看不到更高回報面前,直接進入投后階段(參考往期:加密 VC 的收尾階段,YZi 都投了什麼)。
早在 2023,便已有華人 VC 開始轉入二級,或者不募新資,專心扶植已投項目上幣安或者 Gate、抹茶,能退出一些就少賠一點,Web3Port 轉型是正確的,可惜的是有點貪心了。
永遠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否則會作為情緒焦點成為眾矢之的,不過說這句話的李超人也變成末日黃瓜,金錢的誘惑力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A16Z 並不這麼想,從絕對的回報率來看,喜歡拉長線的硅谷 VC 可能還不如華人 VC,但 a16z AI 募資 200 億美元,甚至創業加速營(CSX)起投都是 50 萬美元,而整體的 Crypto 基金規模最高超過 76 億美元。
這已經不是變異,已經融為既有生態甚至未來生態的一部分。
拿到投資,和拿到 a16z 投資是兩回事。
如果我們將視角擴大,加密行業開始呈現如下規律:西方負責概念發行,東方負責項目開發,西方負責資本集中,東方提供流動性。
幣安等華人所仍舊坐擁做大的流動性,Bitget 也以自營做市業務而聞名,但是為什麼從交易所到 VC 各個層面,我們都在逐漸「以國際化」為榮,以華語市場為第二呢?
圖片說明:a16z American Dynamism,圖片來源:a16z
在交易所、穩定幣、甚至於合規層面,我們都在呈現落後的基本面貌,不傳播情緒,只分享事實,我們處在歷史的轉折點。
Web2 已有之,於 Web3 為烈。
在 DeepSeek R1 「外銷轉進口」之後,自 2018 年開始隨中概股逐漸沉寂的傳統 VC 開始復蘇,但是都要承認,美元 + BVI + VC + 中國市場的概念已經逐步消失。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戰投獨立和取消,地方政府的產業引導基金更多愛上「硬科技」和本地化,中央層面謀篇布局未來產業,金融國企和央企更注重政策趨勢和保值增值。
ABCDE,或者說整個華人 Crypto VC 消退的原因其實不言自明:
1. a16z 可以愛美國和美元,在硅谷投資的企業天然具備世界性,新的全球信息資本主義平台內嵌於基因;
2. 華人 VC 不能直接擁抱華人市場,只能依靠西方光環,以出賣華語市場流動性的角色和同行展開競爭。
在 A&T 解散之後,互聯網大廠基本不看 Web3,地方政府、國央企基本只談鏈,而甚談幣色變,遑論參与投資和做市,而少數國有、私人金融集團在香港和新加坡的試水,更像是戰略性防禦的姿態。
美元是一種產品,美國市場是全球市場的前站,a16z 募資門檻低和規模巨大,但是相較於全球市場而言,反而仍存在巨大獲利的可能。
a16z 可以失敗 1000 次,直到下一個 Meta 或者 Google 出現。
尼安德特人有漂亮的石器,卻是愚蠢的工匠。
在西方歷史上,金融從來都是一種動員手段,荷蘭鬱金香和英國南海證券的背後,是荷蘭、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無比成功,而堅持王室專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搶奪美洲白銀后,反而失去全世界。
兩牙的失敗不是沒有將白銀輸送至工業領域,而是缺乏金融和社會參与的意識,某個國王的創新不足以改變國家命運。
華人 VC 皆如此,LP 的高要求、快回報不是問題,沒有能力滿足才是 VC 的問題,a16z 也不解決這個問題,但是 YZi(Prev Binance Labs)的投資偏好是交易類產品,從 DEX 到其他的 CEX 不一而足,包括 FTX 在內。
類似 Arthur Hayes 的家辦 Maelstrom 就不怎麼在乎市場趨勢,而是走出自己的審美偏好,對一切祛魅,同時尊重創新者,事實證明,Ethena Like / Delta Like 產品已經要成為市場主流選擇。
創新不會發生在推特流量高地,更多時候是在個人心中,而經過千難萬苦的 Founder,需要的是錢還是 Big Name,抑或是關鍵人物和節點的扶持,不足為外人道也。
未來並不必然進步,各類平台更大的趨勢是成為信息時代的「領主」,以科技和進步之名堵死後來者的路,比如藍色起源的全女太空旅行團,Vitalik 繼轉 PoS 之後再提 Risc-V 概念,DAO 和基金會之名都無法阻止事實上的個人發揮影響力。
我們需要新的人,新的創新路徑。
技術奇點和奇襲,究竟哪個會先來,Hyperliquid 也許足夠精巧,但是對於幣安和 USDT,該有的衝擊還不夠大。
現在的事實,我們的角色是代幣傾銷地,平白坐擁最龐大的流動性,但是面對西方 VC 、政策和交易所卻沒有招架之力,因為金錢會足夠團結,但是人天生具備私心。
如果某些人以長期主義者聞名,那麼請記住 SBF 最喜歡吃素和傳播有效利他主義,當然,Movement Labs 已經證明,做特朗普的朋友比這都有用。
投機就是投機,長期主義就是長期主義,投機者永遠不會認同長期主義。
比特幣面世只有 17 年,持有比特幣獲利,引導別人持有、交易比特幣而獲利,和用自己的代幣換走你手中的比特幣而獲利,誰真誰假,一目瞭然。
長期主義和有效利他主義類似,首先要解決自身如何存續到結果證實的那一天。
收入是一系列的事件,浪潮翻湧,方顯英雄本色。
文化傳統,就像 TVL 一樣,也會成為項目方的負債,債主們只是在等待行權,而靠垃圾條款吸引負債的項目無異於期貨死人。
東西方的失衡,就像從洋務運動到比特幣的距離,看似遙遠和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在開眼看世界中已經定下了命中的因果。
唯一的問題是,我們這一代的加密從業者,能夠從本土的流動性市場中,構造出面向全世界的公共物品嗎,行商天下,獲利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