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DeFi Dave 編譯:Yangz,Techub News
加密貨幣正深陷敘事危機。誠然,我們在技術層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基礎設施、吞吐量和擴容性能都實現了數量級的提升。但就文化層面而言,整個行業卻陷入了某種「停滯」,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喪失了講述動人故事的能力。除了比特幣和 Solana memecoin 之外,行業已經多年未能真正吸引有機增長的新參与者,而由此滋生的虛無主義陰雲正籠罩着整個行業,尤其在以太坊及其周邊生態。
然而,解藥何在?單純地故事講述是遠遠不夠的,而營銷推廣更是杯水車薪。我們必須構建傳說體系。傳說構建(Lorebuilding)不只是重複敘事,更是搭建一個舞台,讓人們共同締造共享的神話宇宙。
在撰寫本文時,我還很難完整概括「傳說構建」的全部內涵,這個正在被定義的新概念仍在發展之中。文中的論述只是階段性成果,未來我將通過系列文章進一步拓展、澄清概念,並提供更多例證來支撐觀點。我也期待更多人能加入討論,帶來他們獨特的思考與詮釋。
「傳說構建」旨在培育一個鮮活的敘事體系,它可以洞察當下現實議題,吸納那些具有普世共鳴且歷久彌新的 meme,最終編織成讓人產生認同、進而共同參与創作的故事。而「傳說構建者」(Lorebuilder),是那些能識別新興思潮、理解其歷史脈絡,同時吸納集體情緒,將其編織成連貫而引人入勝的敘事的人。他們如同傳說中的先知。高明的構建者不會強行主導方向,而是傾聽並守護這一過程,順應傳說自身的演變規律。傳說的構建無法偽造也沒有捷徑,必須親身踐行並沉浸其中。
傳說構建始於一個或一組理念,如同一粒種子,由「創世構建者」(Genesis Lorebuilder)播撒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並在早期信徒的腦海中生根發芽。如果某個傳說跨越了臨界點並變得足夠強大,將會吸引不同群體加入,貢獻各自的儀式、meme 或行動。就像樹木年輪的增長,每一代人的參与都為傳說刻下新的印記,注入新的意義與動能。
傳說影響力的三層境界依次是:關注、共鳴、共創。
第一層「關注」:人們只是投入少量精力,尚未真正投入;
第二層「共鳴」:人們開始產生歸屬感,與之建立身份認同;
第三層「共創」:人們深度沉浸,並以自己的方式為傳說做出貢獻——可以是簡單內部玩笑或複製粘貼(copypasta),也可以是一場標誌性事件或吸引新成員的全新敘事。
傳說的本質,是一場由集體經驗塑造的敘事共創。其最高形態,是將重複的行動與 meme 升華為共同文化,讓人們產生歸屬感併為之行動,最終形成值得代代相傳的精神譜系.
更糟糕的是,我們正目睹一套重数字輕故事的「流水線式」玩法在不斷重複:公鏈籌集巨額資金,開展短線營銷活動,完成代幣發行后,整個生態便迅速蒸發。這種模式難以為繼,而且越是這樣,加密貨幣就越有可能被自己生吞活剝。在對指標的盲目追逐中,傳說構建已被營銷取代,深刻的神話也被廉價的標語代替。
如今我們看到的儘是吸引「雇傭軍」參与者的表面目標。那些曾代表進步的指標,已被遊戲化到毫無意義。用戶被視作待優化的數據點,而非需要啟迪的靈魂。這簡直就是浮士德式的交易,最終將我們引向了當下的倦怠與幻滅。
營銷本身並無原罪——它本是一種久經驗證的商業實踐。問題在於,當營銷人員在對加密文化背景與根基故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闖入加密貨幣領域時,缺乏傳說支撐的營銷,往好了說是空洞無物,往壞了說就是竭澤而漁。對加密貨幣(尤其是以太坊)而言,要想走出當前的低迷,首先必須徹底摒棄這種純粹的營銷思維。
傳說構建是凝聚社區的精神基礎設施,它賦予個體以意義,賜予群體以歸屬。然而,當行業中的大部分角落都將其遺忘,轉而追逐那些博取短期關注的冰冷指標時,我們便徹底喪失了長期留存的能力。
幸運的是,希望尚未湮滅。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場集體失憶中蘇醒,重啟傳說構建的偉業。無數先例可供我們研習、效仿與革新。唯有停止自我欺騙,我們才能讓歷史的鐘擺重新盪回正確的軌道。
我期待着這樣一個世界,即成千上萬的傳說構建者共同編織敘事交響曲,活躍的社區通過協作持續創造新技術、孕育新文化。只要我們打破信息繭房的自我設限,以共同行動取代各自為政,一場敘事復興與傳說重構的文藝復興,將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