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撰文:Timmy Shen 編譯:Centreless
路透社報道稱,在經濟放緩背景下,中國地方政府正在出售查獲的加密資產。
儘管中國大陸仍實施加密貨幣交易禁令,但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地方政府正通過私人公司出售查獲的加密資產。
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正將因非法活動而沒收的加密資產變現,以補充財政收入。路透社援引交易記錄和法院文件表示。
這背後是伴隨着涉及加密貨幣的刑事案件在中國的激增,案件類型涵蓋網絡詐騙、洗錢和非法賭博等。
據區塊鏈安全公司 SAFEIS 數據,2023 年中國涉加密貨幣犯罪所涉金額飆升至 4307 億元人民幣(約合 590 億美元),是前一年的 10 倍。根據國家最高檢察機關的數據,去年中國共起訴了 3,032 名涉嫌加密貨幣洗錢的人員。
官方公共預算數據显示,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犯罪案件增加,也帶動了地方政府罰沒收入的大幅增長,2023 年達到創紀錄的 3780 億元人民幣,五年內增長了 65%。
為地方政府提供加密相關法律諮詢的律師劉紅林表示,在一些城市,被查獲的加密資產已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由於数字貨幣可以跨境匿名轉移,它正越來越多地被犯罪分子用作非法工具。
法律專家認為這種做法可能導致流程不透明,並滋生腐敗。
「律師表示,針對查獲的比特幣及其他代幣(這些代幣在中國大陸被禁止交易),由於缺乏明確的處理規範,導致各地做法不一且不透明,一些人擔心這可能助長違法行為,並滋生腐敗。」路透社在報道中援引律師的表示。
中國繼續禁止在大陸進行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活動,而與此同時,香港則多次表達其希望通過交易許可制度打造「加密中心」的雄心。報道指出,中國大陸當局已經委託本地企業處理查獲的加密資產。
儘管個人交易加密貨幣屬非法行為,但幫助政府出售加密資產的商業行為仍屬合法,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与者。
區塊鏈服務提供商 Bit Jungle 表示,只要私營公司能夠保障資產安全,通過持牌的海外交易所進行出售,並遵守資本管理規定,協助地方政府處置加密貨幣的行為就是合法的。
例如,深圳科技公司「Jiafenxiang」自 2018 年以來,代表江蘇省多個地方政府,包括徐州、華安和泰州等地,在海外市場促成了總額超過 30 億元人民幣(約合 4.08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出售交易。
路透社援引的交易記錄显示,相關美元收入首先通過本地銀行兌換成人民幣,然後轉入地方財政局賬戶。
根據 BitcoinTreasuries.net 的數據显示,中國目前持有約 19 萬個比特幣,是全球第二大國家級比特幣持有者,僅次於美國的 198,012 個比特幣持倉量。
在司法系統中,如何處理涉加密貨幣的案件也成為一個關鍵議題。相關機構已經多次舉辦專題研討會。例如今年 2 月,最高人民法院及多個司法機構和高校代表在北京召開了一場有關加密貨幣法律研究與司法處理的研討會。
去年 12 月,中國央行在最新發布的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重點提到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問題,並表示正致力於完善國際加密資產監管框架。
專註加密領域的律師、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Shanghai Landing Law Offices)高級合伙人孫軍建議,中國應明確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設立專門機構或系統來負責加密貨幣的處置,並對第三方公司進行資質審查。
香港最大持牌加密貨幣交易所 HashKey 的聯席首席執行官茹海洋表示,中國或許可以效仿特朗普的做法,將沒收的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和處置相關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