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文章來源:億歐網
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國內首個量產上車的端到端大模型花落小鵬。但在率先摘到智駕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后,何小鵬覺得自己手中依然沒有拿到突圍的“船票”。
手握7000張英偉達A100顯卡,智能研發投入35億元,算力訓練年投入7億元,團隊再擴容4000人,何小鵬還要繼續加碼,直到讓小鵬汽車的技術優勢化成產品勝勢。
文|郭懷毅
編輯|郝秋慧
“血海。”
當何小鵬談及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現狀時,他並沒有將其形容為藍海或紅海,而是一片“血海。”但他相信,經歷過磨練的小鵬汽車一定能夠殺出血海。“現在賣得好,不代表企業能力強。汽車行業是個長線的競爭,而不是短期一兩個月的銷量。”
從銷量表現來看,2024年的小鵬汽車有些差強人意。一季度交付量雖然增長20%,達到2.1萬輛,但在新勢力中並不突出;第二季度預計交付量為2.9萬輛至3.2萬輛,也低於市場預期的3.8萬輛。
但何小鵬敢說不在乎現在擁有,更在乎天長地久,也確實有着旁人所不及的優勢和底氣。
一方面,作為全球汽車產業金字塔尖上的企業,大眾集團決定投資入股並聯合小鵬汽車研發全新CEA电子電氣架構后,小鵬汽車的技術形象瞬間支棱起來了。而且與大眾合作的研發分攤收入已經進賬,這讓小鵬汽車的其他業務毛利率從上一季的38%,暴漲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54%。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有些人靠銷量榜把營銷節奏帶到飛起的時候。大眾集團的投資與合作,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誰才是最有技術價值的人。
那麼在大眾之外,小鵬汽車會不會將合作範圍進一步擴大呢?在回答億歐汽車的疑問時,何小鵬表示,現在有一些廠商一直在跟我們溝通,期望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更多合作。但何小鵬認為小鵬汽車不是一個標準的Tier1供應商,所以,“我覺得把重點做好、做精是目前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在經歷了10年的堅定投入以後,小鵬汽車在智能駕駛產業開始收到回報。5月20日,小鵬汽車發布了國內首個量產上車的端到端大模型,成功摘下了智能駕駛產業“皇冠上的明珠”:神經網絡XNet+規控大模型XPlanner+大語言模型XBrain。同時,小鵬汽車宣布面向用戶全量推送AI天璣系統。
“小鵬汽車在中國汽車行業率先實現了AI大模型的量產應用,我們有信心在全球範圍內更高效地推出競爭力領先的車型。”何小鵬表示:“通過與大眾汽車集團的戰略合作,小鵬汽車率先實現了自研智能化技術的輸出賦能,我們行業領先的技術將獲得更大的市場影響力和更好的財務回報。”
從2024年第一季度來看,小鵬汽車的投入已經收到了回報。財報显示,小鵬汽車在2024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65.5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62.3%;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2.9%,同比提升11.2個百分點,環比提升6.7個百分點。二季度,公司預計總營收將達到75億至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1%至63.9%。
受上述消息的提振,5月21日,小鵬汽車美股股價盤中一度暴漲22%。
但是在何小鵬看來,今天的成功也只是階段性的,在智能電動汽車,特別是自動駕駛這條賽道上還存在着很多挑戰,小鵬汽車也沒有拿到那張“船票”。
沒人拿到“船票”,但小鵬掌握代際優勢
“以前做移動互聯網最喜歡用船票來形容,我覺得都沒有拿到船票,都有機會。”
當被問到智駕領域是否已經有贏家時,何小鵬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比喻回應了外界關切——沒人拿到“船票”,智能駕駛還沒有贏家。但是,隨着率先實現端到端大模型上車,小鵬汽車已領先了友商1至2代,“小鵬計劃是在2025年讓城區智駕的體驗追平當前最高等級高速上體驗,也就是說可以在城市內實現數百公里才需要接管一次的水平。”
雖然已經領先至少一個“身位”,但“大師兄”何小鵬對未來依舊謹慎。因為在他看來,真正的高階智能汽車還未出現,現在都是“功能機”到“智能機”之間。
將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分別比作功能手機和智能手機已經成為部分車企的營銷基操。買燃油車等於買諾基亞,買新能源汽車等於買iPhone的比喻也是層出不窮。
企業的營銷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汽車行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目前來看,iPhone碾壓諾基亞的歷史進程並未簡單複製到汽車領域。特別是在智能駕駛領域,大家過往的判斷都曾過於樂觀。
今年4月,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就曾表示,在2020年對自動駕駛的判斷太超前,過於樂觀,“當時我們認為,以後基本上大家就不需要司機了。”
其實,“樂觀”的不只是李斌,也不只是中國汽車產業,全球汽車產業都曾經對自動駕駛甚至L4級無人駕駛抱有巨大期待,認為其能在短時間內落地。
2016年,福特汽車就曾決定跳過L3級輔助駕駛,直接落地L4級無人駕駛。到了2022年,因為根本看不到希望,福特選擇放棄。
2023年底,通用汽車旗下的明星自動駕駛公司Cruise也遭到重創。作為美國最早獲批的兩家企業之一(另一家是谷歌旗下的Waymo),Cruise已經可以在舊金山和西雅圖等城市運營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但多起事故后,Cruise的牌照被吊銷,RoboTaxi業務一度中止。
何小鵬曾借Cruise研判自動駕駛:“個人觀點:高等級自動輔助駕駛,或者有人全自動駕駛都可以看到清晰的路線圖,但是完全無人駕駛還看不到完整的邏輯,我甚至認為可能需要另尋他路。”
但是,當大模型上車以後,何小鵬改變了看法,“今年,我們的端到端大模型開始上車測試,我們看到數據后,覺得機會就在不遠的將來,在數年內也許就會看到更強力的無人駕駛甚至全無人駕駛的到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小鵬汽車發布了國內首個量產上車的端到端大模型:神經網絡XNet+規控大模型XPlanner+大語言模型XBrain。
其中,神經網絡XNet能夠讓自動駕駛系統如同裸眼3D。對現實世界中的可通行空間進行3D高真實度還原,清晰識別靜態障礙物的每一個細節,使得感知範圍提升2倍,面積可達1.8個足球場大小,能精準識別50+個目標物。
規控大模型XPlanner就像人類的小腦,通過海量數據時刻訓練,使得駕駛策略不斷向擬人進化,更像一個“老司機”。讓前後頓挫減少50%、違停卡死減少40%、安全接管減少60%。
XBrain架構,可以讓自動駕駛系統擁有了人類大腦般的理解學習能力,處理複雜甚至未知場景的泛化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對真實物理世界的宏觀邏輯的推理能力亦是如此。
在AI大語言模型XBrain的加持下,自動駕駛系統擁有了人類大腦般的理解學習能力,處理複雜甚至未知場景的泛化處理能力大幅提升,進而做出兼顧安全和性能的擬人駕駛決策。
此外,基於折算10億+里程的視頻訓練、超646萬累計公里數的實車測試、超2.16億累計公里數的仿真測試,小鵬汽車端到端大模型能夠做到“2天迭代一次”。到2024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的智駕即可實現“全國都能開,每條路都能開”,2025年實現城區智駕比肩高速智駕體驗。
“今後,小鵬的OTA將以月為單位進化,迭代速度將比手機還快。”何小鵬預測,到了2025年,小鵬汽車要在中國實現類L4級輔助駕駛。為此,小鵬汽車準備在2024年的智能研发上投入35億元,並新招募4000名專業人才,未來每年還將投入超過7億元用於算力訓練。
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小鵬汽車在智能賽道上獲得了代際優勢。但對於小鵬汽車來說,算力訓練上的投入是一筆巨大成本,今年是7億元,“明年一定會更多,所以我們有點痛苦。”所以,小鵬汽車的銷量得趕緊支棱起來了。
產品攻勢在路上,努力賺錢不能停
好技術不等於好產品,好產品不等於好商品。
叫好不叫座的故事在商戰上屢見不鮮,2023年的G6和新G9似乎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在2023年四季度實現交付超6萬輛以後,小鵬汽車在今年一季度的銷量降至2.1萬輛,實在是超過了“季節性因素”的解釋範圍。
不過好消息是,小鵬汽車的產品攻勢終於要來了。
“從今年三季度起,小鵬將會開啟在三年內推出多款全新造型強勁產品周期,會覆蓋10萬至40萬價格帶主要的細分市場,這其中包含了多個像X9一樣專註品類創新的新物種產品。”
在談到產品攻勢的細節時,何小鵬首先表示,小鵬汽車的第二品牌MONA產品系列也將會在6月份亮相,首款車型為A級純電轎車,會在三季度正式上市和規模交付。“我相信這是一款顏值爆表,甚至在二十萬以內所有車的顏值最高且高智能,同時成本具有相當競爭力的產品,我相信MONA會成為A級純電市場的超級明星產品。”
根據此前的規劃,MONA作為與滴滴合作的項目,其年銷量會連續兩年超過10萬輛。所以,MONA帶給小鵬汽車的銷量提振將會有明確預期。
不過,何小鵬還是強調了一點,那就是MONA的所有車型主力客戶全部是to C(消費者)的,小鵬汽車不會考慮在to B領域有大範圍的車型,包括MONA,包括所有車型。
在MONA之外,今年四季度,小鵬汽車還將交付一款小鵬品牌的全新B級純電轎車車型。
除了產品攻勢之外,小鵬汽車還在優化銷售網絡、控制產品成本和海外市場全面發力。
銷售網絡方面,小鵬汽車做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是渠道優化和下沉,相比於過去集中在高線城市,小鵬汽車的門店正在覆蓋更多低線城市;其次,提高經銷商4S店的比例;最後,在新開的MALL商超門店中,會選擇更為適度的面積,而非一味追求大門店。
“在mall裏面,不需要把所有車擺進去就可以達到非常大的引流跟轉換。”何小鵬表示,根據規劃,到今年三季度,小鵬汽車的門店數量將會增加到600家,“為更大範圍放量做好準備。”
優化供應鏈成本方面,小鵬汽車去年的計劃是單車成本降低25%,但何小鵬透露:“在今年年底我們會遠遠超過,所以換個角度,我們把不該花的錢不花了,在該花的錢上一定會多花,包括智能駕駛。”
在海外市場方面,小鵬今年將會加快擴張,計劃將小鵬汽車的海外銷售網絡從原先的北歐國家擴展至超過二十個國家,出口有望成為小鵬銷量和利潤增長的重要的驅動力。
從技術到產品,從渠道到供應鏈,小鵬汽車都在步入正軌。此時,何小鵬也給出了自己的願景:“我們的目標是在智能電動車時代打造一個像大眾汽車一樣覆蓋全球市場、多種產品類型、擁有廣闊客群的一個超級品牌,並且讓AI智駕車成為最主流的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