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最近,3A鏈游BigTime突然火了,季前賽的邀請碼甚至出現二手電商平台閑魚上。
BigTime爆紅的導火索是其遊戲代幣BIGTIME的驚人漲幅。
10月11日,BIGTIME相繼登陸OKX、Bitget和Coinbase等加密資產交易所,開盤價0.01美元,一周內創造了265%的漲幅。與BIGTIME的市場表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整個加密資產市場:10月12日至10月16日,市場的整體市值僅增長了2%。
大盤不動,BIGTIME的走勢一枝獨秀,於是引發市場用戶開始關注承載它的遊戲。
BigTime的玩法類似於《魔獸世界》和《暗黑破壞神》,不同角色可以組隊廝殺。與傳統遊戲的差異在於鏈游本身的打金屬性,即在遊戲中獲得遊戲資產後,通過公開的交易市場賣出套現,遊戲內代幣BIGTIME就是可變現的資產之一。
眼見BIGTIME暴漲,一些人開始沖遊戲。
有鏈游老玩家提示,BigTime做了一些穩定經濟體系的保障,但依然沒有突破鏈游一直以來的“買NFT-做任務-獲得代幣”的“挖提賣”模式,後期很可能會因BIGTIME的賣方市場過於強大而導致玩家收益縮水甚至虧損。
BigTime出圈入場門檻變高
Big Time火了,但它並不是一款新鏈游,早在2021年4月,該遊戲就上線了。雖然不是新遊戲,但Big Time的季前賽於10月11日開啟,參与玩家首先需要邀請碼。
短時間內,這款遊戲引發了“一碼難求”的火爆場面,玩家們紛紛在推特和Discord社群中詢問信息。國內的二手閑置電商平台閑魚上,甚至出現了許多BigTime邀請碼的賣家,售價從99元到150元不等。
閑魚上出現BigTime邀請碼賣家
從遊戲玩法而言,Big Time玩法類似《魔獸世界》和《暗黑破壞神》,還有時間穿越的主題,與傳統遊戲不同的是,它是一款經濟系統連接以太坊區塊鏈網絡的MMORPG遊戲。
遊戲中有戰士、法師、牧師、影刃四個職業,最多支持6人組隊,玩家通過與其他職業的戰士一起戰鬥,殺死遊戲中的怪物,獲得寶貴的戰利品。
整個遊戲項目由Ari Meilich組建,他是知名Web3.0元宇宙Decentraland的聯合創始人,為Big Time攢出了一隻全明星團隊,開發成員多來自於Epic Games、暴雪、EA和Riot等頂級遊戲公司,參與制作過《堡壘之夜》、《俠盜獵車手》、《使命召喚》和《守望先鋒》等。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官方還十分重視中文玩家,光微信群就有1萬多人,近期組織了中文的線上AMA,去年還做過線下聚會。
有強大的開發實力作保,Big Time延續了Web2 3A遊戲的品質,畫面精美,動作流暢,在鏈游賽道已屬精品。再加上遊戲代幣BIGTIME的大漲,吸引力開始從遊戲玩家圈蔓延至幣圈炒客。
季前賽開幕後,很多人衝著打金機會而來,但他們也發現,Big Time的門檻實在不低。
有玩家稱,“現在一個新號成本900刀左右,沙漏充能200刀每天,一天24小時3班倒,(能賺)120刀工資。今天(10月16日)又調整了爆率和規則,一天24小時能打2000個BIGTIME,一天520收益。不算硬件,至少5天回本……還得價格不跌的情況。”
推特上的一名玩家直言“遊戲太肝了,一天18個小時的肝”,且入場門檻至少2000刀,回本可能要十幾二十天,“前期沒人帶太難玩了,門檻太高,”這位玩家認為,目前還沒入場的新人並不建議入場。
不久前,Big Time遊戲資產的提現規則中又加上了KYC的門檻。有玩家發現KYC的審核需要3到7天時間,一些玩家認為Big Time在火了后玩起了“飢餓營銷”。
儘管官方後來提升了KYC提現的速度,但玩家圈流傳,官方又調整了重要物品的掉落率,“開始時一天回本,現在要四至五天了”。
此外,還有玩家上傳了視頻,显示Big Time在上線不久后出現了跑圖外掛。一些人反應,遊戲里BUG也層出不窮,比如進不去個人元宇宙,時間守衛產出的沙漏丟失,開槽丟失時間水晶等等。
然而,從線上“求邀請碼”的需求看,衝著BIGTIME價格暴漲沖遊戲的玩家並不在少數。但這款遊戲真的可以無腦沖嗎?
兩家做市商佔BIGTIME流通量的80%
遊戲代幣BIGTIME是打金者們的主要目標。該代幣的總產量為50億枚,理論上將完全在遊戲內通過遊戲行為產生,而非通過傳統的代幣發行方式產生,且沒有任何面向投資人的代幣銷售,目前只有總供應量5%的BIGTIME被空投給玩家,並在公開市場上交易。
按照規則,遊戲中,玩家需要五樣物品才可以開始打金:時間守衛、時間沙漏、卡槽、時間水晶、元宇宙Space。
購買這五樣物品后,玩家可以在個人元宇宙Space裝備“時間守衛”,然後通過消耗“時間水晶”製作“時間沙漏”,造好后將之裝進卡槽,然後繼續花費“時間水晶”為“時間沙漏”充能,這樣才能產生BIGTIME代幣。
當然,如果你不想“氪金”,在Big Time你也可以通過玩家組隊,在完成副本任務時打怪,掉落的皮膚材料也可以售賣。完成任務后,玩家可能會獲得隨機掉落的NFT,這也可以售賣。
但這類NFT資產的隨機性決定了它的回報率遠不如BIGTIME來得高。
BIGTIME的產生機制決定了它在大部分時間里的供應量將與遊戲內五樣物資的分配有關,理論上,官方可以通過控制爆率來限制BIGTIME的產出速度,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它的穩定性和彈性。
即便速度受限,產出永遠是產出。Folius Ventures成員Aiko在分析Big Time的經濟模型時就指出,官方針對BIGTIME只設計了水龍頭,但遊戲里根本沒有剛需的水槽,“基本上都是用現金買NFT賺BIGTIME,然後在二級市場拋掉回本的邏輯,BIGTIME根本沒有強消耗場景,僅作為礦幣被‘挖提賣’。”
GameFi業內的分析人士指出,長期以來,鏈游一直沒有逃離一個怪圈,即打金(買NFT-做任務-獲得代幣)造成的強金融屬性,主客觀地削弱了遊戲的可玩性不說,還導致玩家過分聚焦在產幣、賣幣上,形成所謂的“挖提賣”,“Big Time也沒有逃離這個怪圈。”
對於一款與經濟效益結合的鏈游來說,如果沒有更有吸引力的遊戲代幣消耗設計,就會導致遊戲最終僅剩下賣幣一個變現價值的渠道,“直接導致遊戲主資產的強大拋壓,二級市場光有賣方、沒有買方,當一個資產的流動枯竭時遲早會崩盤。”
而在二級流通市場,BIGTIME的風險確實不小。
根據CoinMarketCap的數據,當前市場上流通的BIGTIME數量為1.58億,而Amber Group和FBG Capital這兩家潛在的做市商持有的代幣數量幾乎佔據了市場總流通量的80%。他們在市場中具有巨大的議價能力和操作空間。
由此看來,現在衝著打金機會準備進場的新玩家,不僅將面對玩家內卷導致的高成本,還將面臨潛在的危機,即BIGTIME的下跌。
有鏈游老玩家提示,一旦BIGTIME的賣方市場過於強大,就會導致玩家收益縮水甚至虧損,“所以在入場前,一定要計算好投入產出比,否則不如不玩。”
(聲明:請讀者嚴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規,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