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張烽
近年來,隨着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逐漸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熱門話題。然而,國內對於RWA項目的討論往往伴隨着爭議。有人發文稱,“國內任何模仿海外RWA模式、將房地產或藝術品等資產代幣化並公開銷售的行為,均會被認定為非法金融活動。”這一觀點雖有一定警示意義,但將國內RWA項目一概視為無法募資的非法活動,未免過於簡單化。我們不妨從國內RWA項目的本質、法律框架、創新價值及風險,以更全面視角審視這個問題。
RWA項目指的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將現實世界中的資產(如房地產、藝術品、債權等)轉化為数字代幣,從而實現資產的碎片化、流通和交易。這類項目的核心在於利用區塊鏈的透明性、不可篡改性和高效性,降低傳統資產交易的成本,提高流動性。例如,一棟價值數億的房地產可以通過代幣化分割成數萬份,投資者可以以較低門檻參与投資,並享受資產增值或租金收益。
首先,境外RWA項目操作確實有不同特徵。國際上,尤其是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已逐步將虛擬幣納入證券或類證券資產的監管框架,要求發行和交易符合嚴格的證券法規定。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對某些代幣發行視為證券發行,要求遵守註冊和披露義務。這種監管環境為海外RWA項目提供了一定的合法空間。
相比之下,國內對虛擬貨幣和代幣發行的監管更為嚴格。自2017年以來,中國明確禁止ICO(首次代幣發行)和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運營,並強調任何形式的代幣融資活動均涉嫌非法金融行為。因此,國內RWA項目若試圖模仿海外模式,公開向公眾銷售代幣融資,確實面臨極高的法律風險。監管部門多次強調,虛擬貨幣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代幣化資產若涉及公開募集資金,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或證券欺詐。
但簡單將RWA項目區分國內與國際,並且對立起來並不可取。首先,國內RWA項目並非全部脫離監管。很多項目在合規框架內探索,例如與實體資產掛鈎的區塊鏈登記系統,或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小範圍試點,並在現有法律框架內與香港進行跨境互動。其次,國際上的RWA項目也非一帆風順,同樣面臨監管不確定性和市場接受度問題。如果這樣區分,那麼之前香港RWA沙盒的朗新和協鑫等項目,是國內還是國際呢?因此,以地域為界限簡單劃分RWA項目的可行性,忽視了技術和市場的複雜性。國內項目更應關注如何在不觸碰法律紅線的前提下,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應用本身並無善惡,關鍵在於如何使用。RWA項目同樣如此:有些在法律框架內運作,有些則脫離監管,試圖規避法律。這與RWA的本質無關,而是取決於項目方的意圖和操作方式。
在法律框架內的RWA項目,通常注重資產真實性和合規性。例如,一些國內項目與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確保資產代幣化過程符合現有物權法、合同法和金融監管規定。它們可能不涉及公開募資,而是通過私募或機構投資者渠道,服務於特定群體。這類項目強調技術的應用,如利用區塊鏈提高資產登記和交易的效率,而非融資功能。
相反,脫離法律框架的RWA項目往往以高收益為誘餌,公開向不特定公眾銷售代幣,並承諾固定回報。這類項目可能涉嫌非法集資、傳銷或詐騙。例如,一些所謂的“房地產代幣化”項目,實際上資產虛標或根本不存在,代幣價值完全依賴後續投資者資金支撐,本質上是一種龐氏騙局。監管部門已多次打擊此類行為,如2021年某平台以“藝術品代幣化”名義非法募集資金,最終被查處。
因此,我們不能因部分非法項目而全盤否定RWA的創新價值。區塊鏈技術為資產流通提供了新思路,但法律風險主要源於項目方的操作方式,而非技術本身。正如互聯網既可促進信息共享,也可被用於網絡詐騙一樣,RWA項目需在合規前提下探索發展。
RWA本質上是科技+金融+產業的新型投融資模式和項目運作模式。儘管國內監管嚴格,但RWA項目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的投融資形式,具有潛力解決傳統金融中的痛點。例如,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動產流動性低等問題,可以通過資產代幣化部分緩解。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RWA項目完全可以具備融資功能,關鍵在於如何設計結構和遵守法律。
首先,合理合法的RWA項目注重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資產真實性和透明度。通過區塊鏈技術,資產信息可以公開可查,減少信息不對稱。例如,債權代幣化項目若基於真實的供應鏈應收賬款,並經過第三方審計,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這類項目不涉及公開銷售,而是針對合格投資者,符合現行金融監管要求。
其次,國內政策並非完全排斥創新。近年來,中國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上积極推動,例如数字人民幣試點和區塊鏈在政務領域的應用。監管部門也強調“沙盒監管”理念,鼓勵金融科技在風險可控範圍內測試。因此,RWA項目若以技術賦能為重點,避免代幣的金融化,可能獲得政策支持。例如,某些地區探索的“数字資產登記平台”,旨在提高資產交易效率,而不涉及募資。
最後,國際上已有成功案例显示,合規RWA項目可以發揮融資作用。例如,新加坡的某些房地產代幣化項目,通過合規發行服務於機構投資者,改善了資產流動性。國內項目雖環境不同,但可借鑒其經驗,結合本土法律進行創新。總之,RWA項目若合理合法,不僅能融資,還能促進金融市場效率,我們不應因部分非法案例而否定其整體價值。
面對RWA項目的風險,簡單的“一刀切”否定不僅無助於市場發展,還可能扼殺創新。更理性的做法是識別具體的不合法操作,並針對性地提示風險。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不合法行為及相關風險。
未經法律程序公開向公眾募資。全球範圍內,基本上都禁止未經法律程充向不特定公眾發行代幣融資,我國也不例外。任何聲稱“人人可參与”的RWA項目,極可能涉嫌非法集資。參与者應警惕項目是否面向大眾宣傳,並承諾高回報。
資產虛標或缺乏背書。一些項目誇大資產價值,或根本無真實資產支撐。參与者需核實資產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第三方評估報告。例如,某“藝術品代幣化”項目曾虛標價值千萬的畫作,實際價值僅數十萬。
承諾固定高收益。金融規律表明,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若項目聲稱“保本保息”或“年化收益超過20%”,很可能為騙局。合法投資應強調風險與收益平衡。
規避監管和信息披露。合規項目會主動披露信息並接受監督,而非法項目往往操作不透明。參与者應查看項目是否與正規機構合作,以及是否有法律意見書。
傳銷式推廣。一些項目以“拉人頭”方式發展下線,並給予獎勵,這涉嫌傳銷。參与者需警惕多層分銷模式。
針對這些風險,監管部門、行業組織和媒體應加強宣傳教育,幫助公眾識別非法項目。同時,項目方也應自律,聚焦技術應用而非投機炒作。簡單的否定只會讓市場陷入混亂,而細緻的風險提示能促進健康發展。
對於有意參与RWA項目的投資者或從業者,風險防範至關重要,總的來說,是要防範誇大甚至虛假宣傳,防範市場操縱,或利用項目從事洗錢或其他非法活動。
以下是一些具體提醒,尤其需提防以下幾種宣傳話術。
稱具有高收益的。任何投資都不存在“穩賺不賠”,如果項目方強調無風險高收益,很可能是在編織陷阱。歷史案例显示,多數詐騙項目以此吸引投資者。
稱能快速融資的。區塊鏈技術雖能提高效率,但資產代幣化本身需要時間進行合規審查和價值評估。聲稱“幾天內完成融資”的項目,可能忽略法律程序,潛藏風險。
號稱有很多案例的。目前RWA案例並不多,尤其是國內。一些項目方會列舉“成功案例”以證明實力,但這些案例可能為虛構或誇大。參与者應獨立核實,查看相關報道或監管記錄。
稱是市場最後的機會的。利用發財暴富心理進行推廣宣傳是常見營銷手段。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機會不會以“最後一次”為噱頭,參与者應保持理性,避免衝動決策。
此外,參与者還應學習基本金融和法律知識,了解國內對虛擬貨幣和代幣融資的監管政策。在參与前,諮詢專業律師或金融機構,評估項目合規性。記住,創新不代表可以逾越法律,技術發展需以風險可控為前提。
國內RWA項目並非無法募資,而是需在嚴格的法律框架內探索創新;簡單地將國內外項目對立,或全盤否定RWA的融資功能,都不符合事實。區塊鏈技術為資產代幣化帶來新可能,但關鍵在於如何平衡創新與合規。我們應鼓勵合理合法的項目發展,同時嚴厲打擊非法行為,並通過風險教育保護參与者。未來,監管環境會不斷完善,國內RWA項目或會在更大範圍內為金融市場注入新活力。參与者需保持理性,擁抱創新的同時,不忘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