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在数字資產的浪潮中,穩定幣(Stablecoin)已從加密市場的邊緣角色,一躍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数字未來的核心橋樑。當華爾街的巨頭們紛紛入局,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小範圍的金融實驗,而是一場關乎未來支付、結算乃至全球金融格局的戰略卡位戰。
從摩根大通(JP Morgan)的JPM Coin,到支付巨頭PayPal對USDC的全面擁抱,再到貝萊德(BlackRock)的悄然布局,每一個動作都預示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剖析,這些金融巨頭為何集體“迷上”穩定幣,它們的戰略邏輯、應用場景和未來趨勢究竟如何?
跨境支付秒到賬:傳統需要幾天,現在分分鐘搞定!
手續費大跳水:中間環節減少,成本直降80%!
数字金融敲門磚:為未來数字貨幣和區塊鏈生態鋪路
用戶粘性MAX:支付+投資+跨境交易一站式搞定
作為華爾街第一個吃螃蟹的銀行,摩根大通的JPM Coin自2019年誕生以來,就定位清晰——專為企業級客戶服務的內部結算網絡。
JPM Coin嚴格與美元1:1掛鈎,依託其私有的Onyx區塊鏈網絡運行。它並非公開發行的加密貨幣,而是摩根大通為企業客戶提供的“数字美元”,用於其全球範圍內的即時支付與結算。
JPM Coin的成功,不僅在於降低了跨境結算成本,更重要的是,它為摩根大通測試“数字美元”的實際潛力提供了絕佳平台,併為未來接入CBDC網絡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果說JPM Coin代表了銀行的“精英路線”,那麼PayPal對USDC的擁抱則吹響了穩定幣進軍大眾零售支付的號角。
PayPal並沒有自己發行穩定幣,而是選擇與Circle公司發行的、市場信譽度極高的USDC深度合作。用戶可以直接在PayPal和其旗下的Venmo應用中買賣、持有和使用USDC進行支付。
PayPal擁有超過4億的龐大用戶基礎,它對USDC的支持,極大地推動了穩定幣的普及和落地。此舉不僅鞏固了PayPal在数字支付領域的領先地位,也為科技公司如何安全、合規地切入穩定幣賽道樹立了典範。
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視角更為宏大,它將穩定幣視為優化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和提升資產管理效率的關鍵工具。
在傳統的證券交易中,清算和結算(T+2)通常需要两天時間。而通過代幣化的現金或證券工具,交易可以實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原子化結算,極大地減少了交易對手方風險和在途資金佔用。這對於管理着數萬億美元資產的貝萊-德而言,意味着效率和安全性的指數級提升。
花旗銀行(Citi)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等國際性銀行也在积極進行內部穩定幣實驗,它們的目標是探索更廣泛的企業級應用和未來與CBDC的互聯互通。
這些銀行的項目,如花旗的“Citi Token Services”,專註於企業跨境支付、貿易融資和数字資產清算。它們通過模擬發行與多種法幣掛鈎的穩定幣,在內部網絡中測試更複雜的金融場景,例如智能合約驅動的自動化供應鏈融資。
這些實驗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無縫對接各國央行数字貨幣的全球数字結算網絡。當CBDC時代來臨時,這些銀行將憑藉其成熟的技術和運營經驗,成為連接公共基礎設施與商業應用的核心樞紐。
監管信任
監管挑戰:尤其是面向零售用戶的穩定幣,面臨着極其嚴格的金融監管。Meta的Diem(原Libra)項目就因全球監管機構的聯合“圍剿”而最終擱淺,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信任與安全:穩定幣的“穩定”來自於其錨定資產的透明和可靠。任何關於儲備資產的疑慮都可能引發信任危機。同時,作為7x24小時運行的系統,其技術安全性和防範漏洞的能力至關重要。
穩定幣已經從一個“加密原生”的概念,演變為金融巨頭数字戰略的核心支點。銀行正利用它重塑企業結算的底層邏輯,降本增效。科技公司希望藉此打造無國界的零售支付閉環,鎖定億萬用戶。投資機構則着眼於優化整個金融市場的交易和結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