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莉什瑪·范賈尼;來源:Barrons巴倫
德意志銀行的策略師表示,到2030年,比特幣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加密貨幣,有可能會像黃金和美元一樣,出現在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
央行持有的儲備資產——比如美國國債、黃金和各類貨幣——主要用於管理匯率、償還外債,以及作為應急儲備。資產本身的收益率並不重要,央行更看重的是這些資產的高流動性,以及在金融體系承壓時的保值能力。
迄今為止,比特幣由於沒有任何實物支撐,價格波動大且流動性不足,還不具備成為儲備資產的條件。但德意志銀行的馬里恩·拉波爾(Marion Laboure)和卡米拉·西亞松(Camilla Siazon)認為,比特幣如今“幾乎已經具備”儲備資產的特徵。其中一個原因是,自2012年以來,比特幣的價格走勢與黃金自1920年以來的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
黃金和比特幣在這些時期都經歷了波動和表現不佳的階段。正如黃金一樣,儘管比特幣價格上漲,但其波動性卻有所減弱。德意志銀行認為,部分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持有這種貨幣。
近幾個月來,黃金和比特幣同步上漲,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德意志銀行還指出,兩者的其他相似之處包括供應量有限、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性較低,以及能夠作為避險工具對抗通脹。
拉波爾和西亞松表示,比特幣流動性的提升——這得益於美國在2024年批准了現貨比特幣ETF——也可能讓這種貨幣對各國央行更具吸引力。今年以來,iShares比特幣信託ETF的凈流入已達250億美元,而SPDR黃金ETF的凈流入為150億美元。
不過,儘管如此,比特幣2.45萬億美元的市值,與近30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存量相比,依然顯得微不足道。作為對比,黃金的市值目前大約在26萬億到28萬億美元之間,這還不包括尚未開採的儲量。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態度正變得更加友好,德意志銀行指出,像Strategy、Marathon Digital以及特朗普媒體與科技集團這樣的公司也將比特幣納入了儲備資產。
薩爾瓦多作為第一個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常被視為國家政府日益接受比特幣的例證。該國持有的比特幣價值接近8億美元,但實際使用率仍然很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過去一年裡,只有大約1.75%的薩爾瓦多匯款是通過加密錢包完成的。這也凸顯了比特幣在更大範圍內普及所面臨的挑戰。
目前來看,比特幣距離獲得全球主要央行的認可仍然相去甚遠。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都已明確表示不會將比特幣納入其資產負債表。世界銀行在去年底的一篇博文中也指出,加密資產未能滿足作為儲備資產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