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美聯儲9月首次降息后,市場出現短暫回調,被普遍解讀為“利好出盡”。然而,這種解讀忽視了貨幣政策傳導的漸進性——正如加息周初期市場未必立即轉跌,降息對市場的提振作用同樣需要時間逐步顯現。根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的預測,從今年9月至明年4月,聯邦基金利率將累計下降130至155個基點。因此,當前首次降息25個基點,僅僅只是利率下行周期的開始。

儘管降息的最終幅度及信用擴張的效果,仍受到通脹反彈與經濟衰退風險的雙重製約,但CME美聯儲觀察显示,市場預計美聯儲年內降息75個基點的概率仍高達72%,且普遍將前兩次降息視為預防式降息(兩個月的數據樣本不足以定性衰退)。因此,第二次與第三次降息之間的空窗期,可能成為絕佳的做多窗口。
在當前利率下行、流動性充裕的市場環境中,機構融資能力持續增強,進一步強化了其路徑依賴行為——即將新獲融資集中用於增持現有持倉品種。受此影響,BTC、ETH、SOL、BNB等核心資產的估值擴張行情仍將延續。與此同時,隨着市場風險偏好不斷改善,部分低位山寨幣也將出現一輪強勁的補漲行情。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大小市值幣種共振式上漲將大量消耗場內流動性,並將存量倉位推升至更高水平。這一過程可能加快市場中長期頂部的形成。
截至目前,市場對ETH行情能否持續仍存顯著分歧。一個關鍵信號是,大量巨鯨已在近期反彈中擇機減倉甚至清倉。典型如易理華,在公開喊出“ETH明年突破1萬美元”同時,卻將其14.5萬枚ETH的持倉全部清倉。
投資者情緒趨於謹慎,主要源於兩方面隱憂:一是許多DAT公司的mNAV已接近1,後續融資能力受限;二是部分DAT公司過度使用槓桿,或將面臨暴力解槓桿的反噬。當前處於輿論焦點的Bitmine與其CEO Tom Lee,便成為這一情緒下的被狙擊對象。
Mechanism Capital聯合創始人Andrew Kang公開批評Tom Lee,稱其“缺乏基本的金融素養,大部分看多邏輯漏洞百出”。同時,以太坊創始人V神也在多次採訪中表達了對DAT公司財務穩健性的擔憂。
然而,實際上,Bitmine仍是市場上資產負債表最為健康的DAT公司之一。其融資結構主要依賴PIPE、ATM和RDO,債權融資佔比極低,且未發行過高分紅率優先股。得益於這一穩健的資本結構,Bitmine既無MSTR所面臨的爆倉風險,亦無沉重的派息壓力。此外,Bitmine的融資能力並沒有受限於mNAV的下滑。公開數據显示,9月19日,Bitmine完成約3.65億美元註冊直接發行(RDO)較市場溢價14%,並附送行權價為87.50美元、2029年3月22日到期的認股權證。溢價增發表明機構對Bitmine未來的上漲空間依舊保持樂觀。
2025年10月5日,比特幣價格飆升至125,689美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然而,與以往牛市伴隨的狂熱與喧囂不同,此次登頂背後,市場呈現出一種令人意外的冷靜,比特幣的走勢似乎正與普通投資者漸行漸遠。
與市場的冷靜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機構資金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湧入。上周,比特幣現貨ETF錄得32.4億美元的凈流入,創下有紀錄以來第二大單周流入。與此同時,鏈上數據更揭示了供應側的緊俏:交易所BTC存量已降至180萬個,為2018年以來最低;而“鯨魚”地址(持有100-1,000 BTC)則在七天內瘋狂吸籌72,000枚比特幣,這批中型鯨魚目前已掌控着創紀錄的378萬枚BTC。

這種散戶平靜與機構的狂熱並存的局面,反映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根本性的結構性轉變——它正從一個由散戶情緒驅動的投機市場,轉向一個由機構資本重塑的資產配置市場。
摩根大通策略團隊近期的研究显示,比特幣目前比黃金更具吸引力:儘管比特幣的波動率是黃金的1.85倍,但其約2.3萬億美元的市值遠低於黃金約6萬億美元的私人投資規模。為匹配這一規模,比特幣市值需上漲約42%至16.5萬美元,這意味着承擔其額外波動風險所獲得的潛在回報遠高於黃金,在風險調整基礎上顯著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