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整理:金色財經
TOKEN 2049新加坡站今日正式開始。在OKX Main Stage 上,Polychain CEO Olaf Carlson Wee發表了題為“Memecoins是一種信息市場”的主題演講。他表示,雲服務正逐步實現貨幣化,但這一進程的效率十分低下。他認為可以以交易貨幣的方式來對帖子進行 “交易”。如果能讓每一條帖子都變成一個“代幣”,那麼未來價值的競爭市場,就不會是零和博弈,而是實際上具有組織整個世界的积極的外部效應。不透明的算法將被市場驅動的價格所取代,這樣一來,內容創作者和交易者就能直接從所參与的事物的盈利和受歡迎程度中獲益。
以下為演講全文。
今天我想稍微談一談過去幾年在加密貨幣領域我所觀察到的一個趨勢。這些是主要觀點。我從未見過像這樣在像我這樣的機構加密貨幣投資者和像 Polychain 這樣的公司與加密貨幣的散戶參与者之間產生如此大的興趣分歧的情況。我收到了一些朋友的消息,他們之前從未接觸過。只是因為我一直感興趣,他們才開始感興趣。
而且我覺得,對於加密貨幣的機構投資,人們很快將其歸結為賭博投機、零和博弈等等。然而,我覺得這裏面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在發生。過去幾年我一直思考,因為有那麼多人對加密貨幣感興趣,他們並非來自線上,他們並非是從線上撲克、線上老虎機轉而投向加密貨幣,也不是覺得加密貨幣市場是熱門投資領域。
我認為,在投資領域,存在着某種被忽視的因素,而零售投資者似乎憑直覺能夠有所察覺,儘管他們可能無法給出確切的解釋。因此,在過去幾年裡,我一直在深入思考這一問題 。我認為,對於其中的緣由,我們在理解上存在一個至關重要的缺失環節 。這一缺失環節與社會效應密切相關 。實際上,這並非簡單的個人投機行為,而是類似於參与一場大型多人遊戲,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們既是隊友,又是競爭對手,他們相互協作、相互競爭,共同推動市場的運行 。
所以我認為我想嘗試一下,看看這些市場是否具有某種社會階梯性,我認為這實際上就是社交媒體上的情況。所以,我看到這種情況有幾種發展方式,即社交媒體上的人們和主流培訓中的人們之間存在這種合併行為。其中,最先能觀察到這一現象的平台就是TikTok。有時,人們會在某些視頻下發表評論,聲稱自己投資了某種代幣,而實際上他們並未進行真實投資。這一行為更多是一種戲謔表達。在早期階段,我便留意到了此類內容。我認為,這類內容極有可能迅速廣泛傳播。
因此,在這一現象中蘊含着一種文化意識,即對於能夠提前發現具有傳播潛力的互聯網內容的認知 。人們認為這類內容有望迅速廣泛傳播,儘管目前尚未達到火爆的程度 。不知您是否認同這一點?同樣地,在加密貨幣主流市場中,常常可以看到人們討論追蹤特定地址。然而,他們往往並不確切知曉這些地址背後的所有者是誰。
他們不一定清楚這些地址進行資產買賣的原因。儘管如此,他們仍在跟蹤這些地址。實際上,人們在這些市場進行交易時,會將跟蹤這些地址作為一種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體以及主流平台上,即便只是在討論加密貨幣投資,“關注”這一行為背後所反映的現象都驚人地相似。那麼,注意力經濟、社交媒體與以最基本形式呈現的市場經濟之間,是否存在着某種相互促進的關係?
所以,我們能否在某種程度上取代雲服務呢?這就是 Thera Cloud 的發展方向。可以說,像應用程序或 YouTube 這樣的平台,它們直接向創作者支付報酬,比如公司會因為創作者在平台上擁有熱門內容而向其支付費用。粉絲向內容創作者打賞或為創作者提供的某種優質服務付費,這種做法也越來越流行。
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指出了當前的發展趨勢,我覺得這很有趣,但擁有大量粉絲的人所產生的大部分影響力實際上是在平台之外變現的,所以他們並非因為擁有熱門的 Instagram 賬號而直接在 Instagram 上獲得報酬。他們通常會簽訂一些場外合同來推廣某個品牌、轉發某些內容,甚至推出自己的網紅產品。
在當前這種格局下,雲服務正逐步實現貨幣化,但這一進程的效率,在我看來,十分低下。在現有的社交關係網絡中,人們大多傾向於參与資本體系之外的衍生合約交易。舉例而言,即便某個人在Instagram平台上擁有高達5000萬的粉絲量,他也並不會直接從該平台獲得經濟回報。為了將自身在這一平台所積累的影響力轉化為實際收益,他往往需要主動聯繫某些能源企業或護膚品牌等,嘗試與之達成合作協議 。
顯然,我認為這是一個效率極低的市場。它依賴於網紅與某些品牌之間的一次性協商合同,這種合作方式成本極高,而且流動性極差。還有平台或協議本身。比如在 Instagram 這種情況下,他們對這些衍生合同的範圍和規模毫無了解,也看不到在他們的平台上生成的粉絲圖譜以其他方式被變現的情況。
而且他們確實不清楚這種變現是如何發生的,也不清楚其規模。當然,他們也不從中抽成。所以,如果你是這些允許網紅建立社交圖譜的平台,當網紅將這些圖譜變現時,你不會從中分一杯羹。我還認為,總體而言,在這些社交圖譜中,內容篩選工作相對來說報酬較低。所以我們正在朝着這樣一個方向發展,即創作者直接從平台獲得收益,也就是所謂的衍生合同正在通過平台逐漸滲透進來。
要知道,只是在流媒體平台接管之後,才有了用戶僅僅因為受歡迎就能獲得報酬的情況。不過,這其中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平台直接向用戶支付報酬,讓他們變得受歡迎,但決定這種受歡迎程度的算法卻是由這些平台自己制定的。所以,我覺得這有點奇怪,因為這本質上有點像計劃經濟,只是披了一層市場的外衣。
所以我認為這種衍生合約、貨幣化、轉移到平台的趨勢會持續下去。但有點奇怪的是,與此同時,這些平台通過其專有的算法來決定哪些內容會脫穎而出。所以這就引出了關於這種加密貨幣市場的問題,對吧?
我們是否能夠以交易貨幣的方式來對帖子進行 “交易” 呢?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對特定的帖子進行投資。比如,我願意就某個帖子的傳播熱度進行 “下注”。而且如果我能在圍繞這種騙局構建社交圖譜方面搶先一步並予以糾正,那麼我就會得到這個市場中其他參与者的報酬,這與在加密貨幣方面搶先一步的情況非常相似,即後來的參与者實際上是在為你的先見之明買單。那麼,能否在這些平台上建立一種報酬激勵機制,用實際的市場力量取代那些決定哪些內容能脫穎而出的專有算法呢?這樣就不再有算法了。
實際上,是市場參与者和交易員決定了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然後一旦我們通過市場力量將這種信息流組織起來,我們能否將支付給影響者的款項納入平台體系,這樣你就不再需要通過這些衍生合約,或者與某個屏幕上的面孔達成某種協議來獲取信息平台的報酬。
下面進一步比較這類加密貨幣市場與內容市場。在與那些幾乎每日都進行新幣交易的投資者交流時,我了解到,他們獲取超額收益的首要方法是跟蹤那些已經盈利的投資者。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存在一個基於財務狀況的去中心化社交圖譜,在這個圖譜中,人們通過關注某些錢包地址,並有可能模仿這些錢包的交易操作來進行投資。這些被關注的錢包可能也在關注其他錢包,其他人也可以模仿這些交易操作 。
因此,這裏存在一種社交圖譜,它疊加於實際參与這些加密貨幣交易的地址之上。可以說,加密貨幣領域的推特在一定程度上是這一概念的粗糙且低效的版本。在該平台上,人們關注他人,一方面是為了獲取相關內容,另一方面也是期望獲得投資收益,實際上,人們通過推廣各類資產等方式在這個平台上實現盈利。然而,這種模式目前較為簡陋且效率低下,我認為其具備極大的優化潛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轉發內容等行為中找到類似跟單交易的要點呢?在這類市場中,一種可行的盈利策略是儘早關注並投入那些有價值的帖子。同樣地,在交易領域,人們可以追蹤某些盈利的交易員,或是借鑒他們的交易模式, 對吧?具體而言,就是關注那些能持續產生盈利的錢包地址。同理,在內容領域,關注那些發布的內容有望廣泛傳播並引發關注的發布者。
那麼,針對這兩種圖譜,我們該如何將其整合為一個統一的社交圖譜,從而把為獲取收益而關注的地址信息,以及為獲取內容而關注的賬戶信息融合為一體呢?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使帖子本身具備類似加密貨幣的屬性,能夠在承擔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進行交易 。例如,在第三種概念模型中,我們可以設想,發布一篇帖子需花費1美元,這個數值代表該帖子的初始價值;每一次轉發,都相當於向該帖子投入1美元。
因此,創作者與投資者能夠基於自身在這一體系中的參与情況,按比例從帖子未來的熱度提升中獲取收益。此外,若要將其打造成一款具有實際意義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自動交易機制至關重要。在這種機制下,用戶無需手動操作出售其投資的帖子,交易過程將自動完成。基於上述機制構建的社交圖譜,當有用戶發布新內容時,關注者能夠及時收到通知;甚至可以設置為自動轉發,從而進一步擴大信息傳播範圍。類似於當你所關注的地址配備了能夠提供有效交易信號的智能程序時,系統自動執行購買操作。
因此,對於終端用戶而言,這裏關乎盈利的關鍵在於相對而言要儘早參与,無論一條帖子最終獲得 1000 萬次點贊或轉發,還是僅僅 1 萬次,重要的是相對於那些絕對数字你處於什麼位置,因為會有一定比例的用戶可以說賺到了錢,因為他們參与得早,而且轉發的內容確實與社交網絡或你的相關性較強。
比如,如果你是最後轉發或重新發布某條內容的人,而且在你之後再沒有人轉發,那就很明顯,你對這條信息、對這個網絡中的信息毫無貢獻。而如果你是某個病毒式傳播內容的第一個轉發者,那顯然你對這種社交信息網絡貢獻很大。
有趣的是,當我們審視市場價格時,會發現其通常呈現出一種波動變化的態勢。同樣地,以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帖子為例,就像在TikTok上出現的某些熱門內容,它們往往會迅速走紅並廣泛傳播,但隨後便逐漸銷聲匿跡,如同某些經濟指標在短期內出現異常波動后又回歸均值一樣。這種現象在價格走勢上也有所反映。
然後通常你可能會忽略掉這裏,因為當這些代幣歸零時,這正是很多人對市場產生懷疑的地方,感覺就像零和博弈,對吧?這個東西漲了,那個東西跌了。但有沒有創造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呢?歸根結底,這基本上就是撲克或者某種賭博應用,根本指向不了任何東西。但有趣的是,這些TikTok帖子最後都歸零了。
所以它先是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然後消失,但其實它永遠存在。這並非一開始就是為了成為病毒式傳播,而是為了永遠佔據算法的頂端。它是一條有用的信息,通過社交網絡傳播開來,但後來變得不再有用,於是就逐漸消亡消失了。
所以,如果我們能讓每一條帖子都變成一個“代幣”,那麼這些着眼於未來價值的競爭市場,就不會讓人覺得像零和博弈,而是實際上具有組織整個世界的這種积極的外部效應。
因此,通過參与這些前沿的熱點信息市場,也就是對某條內容未來的傳播力進行押注,即使那些沒有參与這個市場的人,只是在瀏覽這些內容,那些交易者和市場參与者實際上也在為瀏覽這些內容並希望對其進行篩選的人們組織着全球的信息。所以,這些交易者最終是為了盈利而成為篩選者,相互競爭以預測各種信息未來的受歡迎程度。
這最終會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這種市場所帶來的积極外部效應。所以很多東西會逐漸,嗯,相對快速地趨於一致,但我認為我們還沒有完全突破。
因此,首先,這些不透明的算法將被市場驅動的價格所取代,這樣一來,內容創作者和交易者就能直接從他們所參与的事物的盈利和受歡迎程度中獲益。
從代際視角來看,此類情形屢見不鮮。無論年輕一代所從事的活動看似多麼缺乏實際價值,亦或是那些精英群體在閑暇周末出於娛樂目的進行的行為,往往會在未來演變成具備商業價值的技能。以當前情況為例,精通交易操作這一行為,實際上可能成為在全球範圍內預測未來趨勢、開展盈利性交易活動所必備的能力素養。此外,諸如TikTok、推特、Instagram 等信息傳播與交易活動的平台,均存在一種替代性的收入模式,即通過收取交易費用實現盈利 。
因此,與其在所有內容中插入廣告,實際上有一種方法可以基於用戶互動來實現盈利,因為用戶都在參与這種全球性的風險與回報金融市場,以組織世界的信息。最終平台可以收取費用。當然,在這些市場中盈利,你就能獲得關注者並賺取現金。所以這裡有一些我認為有趣的延伸。
一種情況是,用戶賬號實際上變得類似於可交易賬號,即你可以投資某個推特賬號,投資該用戶。同樣,在這種模式下,如果你進行跟單交易,那麼每個失敗者發布的帖子都會模仿投資該用戶的那種財務收益。所以這種用例也得到了涵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對人進行交易的模式,或者可以稱之為類 “個人股票市場” 的運作機制,我認為會產生一系列下游效應。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儘管大多數相關價值曲線呈現出上下波動的態勢,但並非所有價值的變化都如此迅速。由此便引出了 “藍籌帖” 這一概念。大家都知道,推特上的首條推文已作為NFT被售出,此基礎之上,我們還能夠藉助CFA相關理念來構建相關權限體系。
因此,所有這些帖子一旦成為區塊鏈資產,人們就可以無需許可地進行交互。當然,這種機制對於交易的內容類型是無所謂的。所以,無論是圖片、文本、論壇、短文、視頻等等,都適用。
在此我要指出,這裏還有很多細微之處和複雜性我沒有涉及。但如果您對此感興趣並想要深入了解,請與我聯繫。我非常願意與從事這一領域建設的開發者合作。我認為這是社交媒體的未來,它將幫助用真實的市場取代這些關鍵的專有算法來組織世界。非常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