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作者:ASXN;翻譯:金色財經xiaozou
縱觀歷史,貨幣之所以持續演進是為了履行三大核心職能:交易媒介、價值儲存與記賬單位,而對更快結算、更低成本、無邊界的可用性的不懈追求,推動其從本地易貨體系發展為當今全球数字網絡。穩定幣代表貨幣與支付演進的新階段,構建起具備更快結算、更低費用、無縫跨境功能、原生可編程性及強可審計性的金融系統基石。
美元穩定幣在一系列用例(包括價值儲存、跨境匯款、支付、收益生成及交易)中需求旺盛,並日益被政府與財政部視為戰略工具。除数字金融效用外,它們正成為影子貨幣政策工具,用於管理主權債務並擴展國家貨幣與金融體系的全球影響力。
在監管環境改善、美國債務態勢演變與技術進步的背景下,我們預測穩定幣市值將在未來十年達到約4.9萬億美元:較當前水平擴張近20倍。
Plasma是專為穩定幣優化的定製化L1公鏈。隨着穩定幣在全球持續滲透,我們相信Plasma通過為支付、匯款、法幣通道、外匯及DeFi提供高度定製的基礎設施,將充分把握這一宏觀趨勢。
穩定幣是法幣(主要是美元)的鏈上表徵。本質上,它們將美元封裝於軟件中,使其能以光速在互聯網覆蓋的任何地方流動。簡言之,穩定幣是現存最快的美元形態。其市場規模從2018年僅3000萬美元總市值擴張至如今超25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63%。穩定幣最初作為加密原生抵押品與結算機制(尤其被做市商和套利者使用),現已演變為廣泛採用的金融原語。
當前穩定幣生態包含幾種主要類型,主要區別在於抵押品支持類型、去中心化程度及錨定維持機制。法幣抵押型穩定幣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佔總市值超92%。我們將其歸類如下:
法幣抵押型——通過鏈下持有等額法幣為每個代幣提供全額抵押,維持1:1錨定。例如每個USDC代幣由現金與短期美國政府債務組合的1美元支持。根據最新儲備金報告,每1USDC由約0.885美元美債和0.115美元現金支撐。特定實體可鑄造與贖回法幣抵押型穩定幣,通過套利機制維持代幣與1美元錨定。法幣抵押型發行方主要收入來源於將儲備金配置於生息美債工具。例如Tether公司2024年通過持有美債與回購協議獲利約70億美元。
加密資產抵押型——加密資產抵押穩定幣運作原理類似,但因其去中心化/免KYC特性,多採用超額抵押借貸系統。典型流程為用戶向協議存入抵押品(如價值1000美元的BTC),協議據此鑄造最高800美元穩定幣,對應80%貸款價值比(LTV)。為防止抵押品貶值導致資不抵債,協議設清算閾值。若抵押品價值跌破特定LTV比率,系統自動清算用戶BTC以覆蓋債務,避免壞賬累積。該機制高度模擬銀行通過貸款創造新貨幣的過程,但採用流動性鏈上抵押品。
算法穩定幣——與法幣/加密資產抵押型不同,算法穩定幣並非始終由硬資產支撐,而是依賴算法與智能合約維持錨定。鑄幣稅模型(雙代幣系統)算法穩定幣通過雙代幣體系穩定價值。另兩類為重構型穩定幣(直接調整錢包餘額維持1美元錨定,如Ampleforth/AMPL)與部分算法穩定幣(結合部分抵押品與算法供應控制,如早期FRAX)。根據美國現行法規與《GENIUS合規法案》,算法穩定幣實質上被禁止。
策略支撐型——近期出現了一種新興"穩定幣"類別,這類代幣保持1美元面值的同時嵌入收益策略風險敞口。其功能更類似開放式對沖基金的美元計價份額,而非傳統穩定幣。該概念於2023年3月因BitMEX創始人暨永續合約先驅Arthur Hayes發表“Introducing the NakaDollar”引發關注,後由Ethena以USDe穩定幣形式實現。我們統稱此類策略支撐型穩定幣為美元產品(或合成美元產品),但需注意其風險特徵與傳統穩定幣存在本質差異。
除湧現各類穩定幣發行方外,支持性生態也在快速擴張:覆蓋P2P/B2B/B2C支付、流程編排、外匯、薪酬發放、消費銀行及卡發行等領域。
(1)價值儲存
儘管多數投資者(尤其比特幣持有者)意識到美元因持續通脹與貨幣貶值正緩慢喪失購買力,但正如Ray Dalio精闢指出:"美元仍是臟衣籃里最不髒的襯衫"。事實上,全球超20%人口生活在通脹率≥6.5%的政體,超51%人口面臨比美國更嚴重的通脹(2025年數據)。在遭受惡性通脹、貨幣貶值或嚴格資本管制的國家,草根金融變革正在發生:個人與企業日益轉向錨定美元的穩定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在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等經濟體,民眾將儲蓄存入USDT、USDC或DAI等数字美元,而非持有快速貶值的本幣。於此場景中,穩定幣功能更接近数字儲蓄賬戶而非支付通道,為保持購買力提供更穩定選擇。
(2)跨境匯款
匯款是穩定幣的重要應用場景。每年數千萬勞工將部分工資匯回家鄉,支撐全球超2億受益者。2024年跨境匯款總額達約9050億美元,相當於中型發達經濟體GDP規模。預計2025年將持續增長。其中約76%(約6850億美元)流向中低收入國家(LMICs),匯款常成為這些國家的經濟生命線。
2023年第四季度,跨境匯款200美元的平均成本約為6.4%。部分匯款通道的費率甚至超過10%。對於本就拮据的人群而言,匯款金額的如此高比例被手續費侵蝕無疑是沉重負擔。這些成本如同對全球最貧困勞工的累退稅,儘管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將全球匯款成本降至3%,但費率持續攀升,同比上漲3.2%。
正如互聯網通過光速全球傳輸革新信息傳播,穩定幣正在對價值轉移實現同等變革。穩定幣及其依託的加密通道提供原生於互聯網的貨幣流動方案,具備速度、透明度和低成本優勢。Plasma將實現USDT轉賬零手續費,打造全球最快且最廉價的美元流通方式。穩定幣適用於匯款不僅因其提供更穩定的價值儲存(以数字美元形式),更得益於區塊鏈通道高效結算的天然優勢。
(3)支付領域
儘管匯款構成獨立細分市場,更廣闊的全球支付生態(涵蓋消費端交易、企業級資金流、公共部門發放、新興及嵌入式通道)仍在與傳統基礎設施博弈。高成本、慢結算、低透明度、弱可組合性等核心痛點貫穿各領域。儘管存在結構性低效,全球支付業仍是最大產業之一——2023年處理3400億筆交易,價值達1800萬億美元,產生2.4萬億美元收入。
A16Z對這些傳統支付方式進行了全面梳理,詳細列舉了相關手續費、結算時間及操作特性。與加密通道相比,這些傳統系統顯得過時:以高交易成本、慢結算速度、退單風險、封閉網絡和有限准入性為特徵。
我們認為,基於穩定幣的支付將最直接衝擊美國企業,特別是那些向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本土)銷售產品的公司。這主要源於信用卡在美國的高普及率及相關處理費用。
(4)加密交易
如我們穩定幣概述所言,這些代幣最初作為加密原生抵押品與結算通道獲得關注:為做市商和套利者提升資本效率。如今交易公司與流動性提供商持有大量穩定幣頭寸,DeFi協議將其嵌入抵押金庫、借貸池與AMM交易對。中心化交易所同樣將永續合約從BTC/加密資產抵押轉向穩定幣合約(主要是USDT交易對,USDC快速增長),後者現已主導交易量與流動性深度。場外交易中,OTC櫃檯常規使用穩定幣結算大額交易,美元計價代幣已成為市場中性策略基金與加密信貸/收益基金的首選記賬單位。
(5)收益生成
除作為可靠價值存儲與無摩擦支付媒介外,穩定幣還開啟無需許可的收益策略通道——對被排除在傳統市場(包括美國資本市場)外的投資者意義尤為重大。
(6)貨幣政策
穩定幣正成為強效的影子貨幣政策工具,日益被政府與財政部視為管理主權債務、擴張貨幣與金融體系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手段。在華盛頓,隨着美國政府尋求控制債務負擔的創新方案,該應用正移向政策前沿。
穩定幣助益政府降低借貸成本的運作機制如下:
如穩定幣部分所述,法幣抵押型穩定幣通常將大部分儲備金配置於短期美國政府債務工具:主要是國庫券與逆回購協議。該策略使中心化發行方能從客戶存款賺取收益,既可作收入來源,亦可通過某些模型傳導給穩定幣持有者。
隨之而來的是:當法幣抵押型穩定幣市值增長時,對短期美債的需求應呈近似線性比例增加。頭部發行方的儲備金報告印證此趨勢:Tether公司與Circle當前絕大部分資產為政府背書工具。Circle披露其88.5%儲備金為美債,Tether則約82.2%配置於美債、回購協議及貨幣市場基金組合。
此類對政府債務的新增需求推高債券價格(鑒於價格與收益率呈反比),導致收益率走低。最終使美國政府能以更低利率融資,削減財政運營成本。
美國國家債務正達空前絕對水平及相對GDP歷史峰值,和平時期預算赤字規模前所未見。此動態推動整體債務負擔呈複合增長。與此同時,美債傳統買家(如外國央行與儲備管理機構)需求顯著萎縮,使相對價值對沖基金成為邊際定價者。然該機制日益脆弱——顯著例證是特朗普關稅戰後時期,多家相對價值基金據傳巨額虧損,助推10年期收益率攀升甚至股市拋售。
(7)穩定幣市場總容量(TAM)
穩定幣功能因用戶類型而異:對專制或高通脹經濟體個人而言,它們提供自託管價值儲存與財富保值手段;對其他人則是跨境匯款給親友的高速低成本渠道;對企業則充當金融"超導體",實現24/7即時跨境結算且成本僅為傳統支付系統零頭(直接提升效率與利潤率);對政府(尤其是美國政府)而言,穩定幣正成為強效影子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金融影響力與美元霸權,同時創造美債新需求源。因此穩定幣觸及多領域市場,估算其TAM或市值增長需大量假設。
通過匯總穩定幣主要即時用例並對各領域滲透率(此處取10%)設定合理假設,可初步估算採用率提升后的潛在規模。聚焦離岸美元需求、跨境匯款、支付及貨幣市場基金替代四大場景,我們分析表明穩定幣供應量有望增長至約4.9萬億美元(基於適度滲透率)。
該市值將隨各領域滲透率提升呈線性增長,尚未計入AI原生支付等更具投機性用例。
M2(最廣泛引用的美國貨幣供應指標)包含M1(流通現金與活期存款)及"准貨幣"工具(如儲蓄存款、10萬美元以下小額定期存款、零售貨幣市場基金)。當前M2規模約21.86萬億美元,穩定幣佔比僅略超1.1%。隨着監管指南明晰化、基礎設施強化及全数字化支付轉型,我們相信未來十年穩定幣在M2中佔比有望增長十倍。
Plasma將拜占庭容錯(BFT)共識協議PlasmaBFT與基於Reth構建的執行層相結合。該鏈具備EVM等效性,意味着合約、操作碼及工具行為與以太坊完全一致。在EVM等效性基礎上,鏈層面新增穩定幣原生功能:零手續費USDT轉賬及自定義Gas代幣支持。
(1)PlasmaBFT
HotStuff技術背景
HotStuff由VMresearch創建,並經Meta前區塊鏈團隊的LibraBFT優化。它同時實現線性視圖切換與響應性,即能高效輪換leader且以實際網絡速度(而非預設超時)推進共識。HotStuff還採用閾值簽名提升效率,並通過流水線操作允許在舊區塊確認前提議新區塊。
然這些優勢伴隨特定權衡:相比經典兩輪BFT協議增加額外輪次導致更高延遲,且流水線期間存在分叉風險。儘管存在這些權衡,HotStuff的設計支持更優擴展性,使其特別適合大規模區塊鏈應用——儘管最終確認速度慢於兩輪BFT協議。
以下是HotStuff協議的簡化運行流程:
當交易產生時,它們被發送至網絡中的某個驗證者(即leader)。
Leader將這些交易打包成區塊並向網絡中的其他驗證者廣播。
驗證者通過投票進行區塊驗證,並將投票結果發送給下一區塊的leader。
為防範惡意行為或通信故障,區塊必須經過多輪投票才能完成狀態最終確認。
根據具體實現方式,區塊需連續通過兩到三輪投票方可完成提交,以此確保共識機制的穩健性與安全性。
PlasmaBFT 設計
與常規 HotStuff 相比,PlasmaBFT 進行了若干改進。PlasmaBFT 是一種採用 Rust 語言編寫的快速 HotStuff 流水線實現。該協議確保只要故障驗證者少於三分之一,兩個衝突區塊就不可能同時被最終確認。要最終確認一個區塊,至少需要三分之二的驗證者批准。由於三分之二多數群體必然存在重疊,總會存在共同的誠實驗證者,而他們不會對衝突區塊進行簽名。
在快速路徑中,PlasmaBFT 採用兩鏈提交規則,因此區塊可以在獲得兩個連續的法定人數證書後最終確認,而無需三個。流水線操作允許leader在先前區塊尚未最終確認時即可提議新區塊。
PlasmaBFT將驗證者投票通過QC(quorum certificates)。QC是超多數驗證者批准某個區塊的證明。驗證者若同意則對區塊簽名,當收集到至少三分之二票數時,這些簽名被合併為單一證書。
QC創建流程如下:
leader提議區塊;驗證者通過簽名進行投票;收集三分之二投票后完成聚合;生成QC證明區塊可安全擴展。
視圖切換期間,驗證者將其最新QC發送給新leader。新leader將這些聚合成聚合QC(AggQC)。AggQC通過單一對象展示超多數認可的最高安全區塊,這能防止領導權變更時分叉,並通過將多個簽名壓縮為單一證明降低開銷。
PlasmaBFT的激勵處理方式亦有所不同。它採用獎勵削減機制而非權益罰沒。在權益罰沒系統中,若驗證者行為不當(雙重簽名、審查、離線),其部分質押資金將被銷毀。這雖能創造強安全性但風險較高,因為即使無意失誤也會導致驗證者損失真實資金。
在PlasmaBFT中,不當行為或不參与不會銷毀驗證者質押金,而是使驗證者在該時段無法獲得獎勵。獎勵僅分發給積极參与且遵守規則的驗證者。若驗證者未能簽名區塊、簽署衝突區塊或失職,則無法獲得獎勵。
PlasmaBFT並非讓每個驗證者對每個區塊投票,而是每輪組成較小規模的委員會。委員會通過權益加權隨機過程選出,通過減少需交換投票的節點數量來降低延遲與通信成本。Plasma還部署非驗證節點——這些節點不參与共識,而是跟隨驗證者的最終確認鏈併為應用和用戶提供RPC訪問。
(2)執行層(Reth)
Plasma採用Paradigm開發的Reth(Rust ETH)作為執行客戶端。Reth是基於Rust語言重實現的EVM,負責處理交易、執行合約並更新狀態。Plasma具備EVM等效性,因此每個操作碼與預編譯合約行為均與以太坊主網一致。
Reth通過引擎接口(Engine API)與PlasmaBFT連接。該接口實現以下功能:
共識客戶端向執行客戶端提交新區塊提案以供處理;
執行客戶端在EVM內執行交易、更新狀態並返回結果;
共識客戶端在提議新區塊時向執行客戶端請求區塊數據包;
雙方組件同步並維護對有效區塊及最終確認區塊的共識。
PlasmaBFT負責提議並最終確認區塊,隨後傳遞至Reth。Reth按順序應用交易並更新狀態根。此架構遵循以太坊合併后採用的共識-執行分離模式。
Reth採用模塊化構建。它將交易池、區塊構建、執行與存儲分離為獨立組件:交易池暫存待處理交易,區塊構建器篩選打包交易,執行引擎應用EVM規則更新狀態,存儲模塊追蹤賬戶餘額、合約代碼及合約存儲。
Reth還採用分階段同步機制下載鏈上數據。這意味着其分階段處理區塊頭、區塊體及狀態數據,而非一次性處理。該方法可降低內存與磁盤需求,並加速初始同步過程。
(3)Plasma原生功能
Plasma在協議層集成以穩定幣為核心的功能特性,包括零手續費USDT轉賬、自定義Gas代幣支持及機密轉賬(開發中)。
在探討零手續費USDT轉賬與自定義Gas代幣前,需簡要說明paymasters與EIP-4337標準。
Paymasters是支持靈活Gas策略的智能合約,例如允許應用為用戶代付操作費用(理論上實現免費交易),或接受ERC-20代幣(如USDC)替代公鏈原生幣支付Gas。Paymasters智能合約最初由EIP-4337引入,其核心價值在於改善用戶入門體驗、實現便捷Gas策略併為交易提供更高可編程性。
EIP-4337引入用戶操作(UserOp)與常規交易分離處理模型:Bundlers將這些操作彙集至區塊,Paymasters按規則驗證並代付Gas。Paymasters通過實現validatePaymasterUserOp函數進行資格校驗、確保成本可控並承擔Gas支付責任。
在Plasma中,Paymaster模型以兩種方式應用:其一實現零手續費USDT轉賬,其二支持自定義ERC-20代幣支付Gas。
零手續費USDT轉賬
Plasma基於EIP-4337實現協議管理的paymaster。該paymaster僅支持官方USDT合約中的transfer與transferFrom兩種方法,無法為任意調用數據或通用交易提供贊助。相關操作的Gas費用由Plasma基金會預付。
為防止濫用,paymaster實施身份驗證與頻率限制。僅通過驗證的用戶可享受此補貼,且每個錢包使用量設有上限。這確保免費轉賬機制不會被無限濫用。此乃Plasma宣布免費轉賬時的主要顧慮之一——理論上任何區塊鏈上任何交易均可免費(假設驗證者/礦工無激勵問題),但為防止垃圾交易攻擊仍需收取Gas費。
目前正推進為這些轉賬保留區塊空間的方案。一項提議設計是在內存池標記符合條件的USDT轉賬,並修改區塊構建器優先分配部分區塊Gas容量給此類交易;未使用的預留空間將回歸普通交易。任何EVM兼容錢包無需修改即可支持這些無Gas費的USDT轉賬,且同時兼容EIP-4337智能賬戶與標準錢包流程。
自定義Gas代幣
Plasma同時支持使用經批準的ERC-20代幣支付手續費,該功能由另一個協議運營的paymaster處理。運作流程如下:
用戶選擇支持的代幣;
Paymaster通過預言機數據定價Gas費;
用戶授權paymaster使用該代幣;
Paymaster以原生代幣支付共識Gas費,同時從用戶賬戶扣除等值ERC-20代幣。
自定義Gas paymaster與零手續費USDT paymaster相互獨立:USDT paymaster補貼Gas費用,而自定義paymaster接受ERC-20代幣替代Gas支付。此機制使用戶無需持有XPL。初始支持代幣包括USDT與pBTC,後續將擴展更多代幣。僅接受經協議批準的代幣。
秘密轉賬
USDT秘密轉賬功能仍在研究中尚未實現。其目標是在保持EVM兼容性與可組合性的前提下提供可選的隱私保護。
設計方案旨在支持以下特性:
隱藏轉賬金額與收款方地址;
交易附帶的加密備忘錄;
私有至公有及公有至私有的流轉通道;
選擇性披露(用於審計或監管合規)。
由於該模塊處於积極研究階段,具體細節尚未最終確定。終極目標是使機密轉賬在用戶、應用及錢包層面與常規ERC-20轉賬體驗相似,即現有合約與錢包可無縫交互。此外,Plasma團隊希望確保高效實現(低計算量與Gas成本),支持可選使用。目前團隊已明確正在探索隱身地址(向一次性派生地址發送資金)、備忘錄加密、索引方法及證明系統等可能路徑。
(4)Plasma One
如我們上文所述,在貨幣疲軟且實施嚴格資本管制的國家,個人與企業紛紛轉向錨定美元的穩定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在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等經濟體,人們將儲蓄存入以USDT為主的数字美元,而非持有快速貶值的本國貨幣。在此類環境中,穩定幣的功能更接近於数字儲蓄賬戶而非支付通道,為保持購買力提供了更穩定的選擇。通常,這些用戶更傾向於使用中心化交易所進行数字美元的發送、接收和增值。
然而,市場上也湧現出越來越多希望以自託管方式管理穩定幣的成熟用戶。過去一年間,我們目睹了一波加密卡和数字銀行提供商的興起。
傳統数字銀行(如Revolut)常對加密存款和取款進行嚴格標記或收取高額費用及點差。與此同時,大多數加密数字銀行和加密卡與DeFi生態存在隔閡,導致資金難以進出實用的生態系統和產品,從而錯失收益、獎勵和金庫機會。Plasma One使Plasma能夠提供後端可有效利用DeFi協議的銀行和支付服務。儘管大多數新興市場用戶可能繼續使用中心化交易所進行支付收發,但我們相信Plasma One為這些用戶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替代選擇,同時也為成熟用戶提供了一個與DeFi集成的数字銀行。
穩定幣原生数字銀行
Plasma One是一款非託管的穩定幣原生数字銀行及卡產品,將儲蓄、消費、收益與轉賬功能整合於單一平台。其目標是將圍繞穩定幣的核心金融服務打包至一個應用中,使用戶能夠將数字美元視為普通貨幣使用。
Plasma One的核心特性是支持直接從持續產生收益的穩定幣餘額中進行消費。用戶可使用資金進行支付,而這些資金在消費前始終保持生息狀態,宣稱收益率達10%或更高。此外,通過Plasma One卡進行的消費可獲最高4%的返現(以XPL形式發放)。
該卡將通過Visa網絡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可用。Plasma系統內轉賬宣傳為免費,用戶可即時無成本發送USDT,但公司註明根據路徑不同可能仍會產生第三方費用。
(5)pBTC
概述:
pBTC天然契合Plasma成為加密原生数字銀行(Plasma One)的目標,通過兩種關鍵方式強化平台:
首先,它在支付與儲蓄場景中引入比特幣作為穩定幣的對應資產。
其次,它使BTC能在Plasma上流通,從而充當抵押品、促進轉賬並整合至各類DeFi應用。
pBTC上BTC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抵押品角色。歷史上用戶始終希望在維持比特幣敞口的同時獲取流動性。通過pBTC,用戶可質押其持有的BTC並借入穩定幣或其他資產,從而創造可用於消費或再投資的資金,而無需出售底層比特幣頭寸。
用戶亦尋求積累更多比特幣的途徑,通常通過託管產品(如cbBTC)或直接在比特幣原生鏈上操作。然而cbBTC要求用戶完全信任Coinbase的儲備金安全管理與贖回擔保,存在單點故障風險。此類託管控制還可能基於合規或運營決策導致潛在凍結或限制。比特幣原生鏈本身存在局限性,缺乏支持借貸等可編程金融活動的DeFi功能。
除比特幣的生產性用途外,pBTC使用戶能接觸硬度更高的貨幣資產。加密資產已通過数字美元渠道為高通脹、資本管制及央行治理不善國家的民眾證明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比特幣將此概念延伸,即便在發達經濟體也能提供對抗貨幣貶值的保護。儘管美元仍是主導記賬單位與交易媒介,其購買力持續承受通脹壓力。對政府高負債的擔憂引發美元長期穩定性的質疑——巨額債務通常迫使政府提高稅收、削減開支或接受更高通脹以侵蝕債務實際價值。這種持續通脹風險驅動部分儲戶轉向無法任意增發的資產。因具備固定或有限供應特性,比特幣與黃金共同吸引擔憂貨幣貶值的人群,在貨幣不確定性環境中確立其"硬"資產地位。
pBTC機制:
pBTC旨在將原生比特幣引入Plasma網絡,無需依賴中心化託管或碎片化封裝資產。與wBTC等依賴託管方發行鏈特定包裝代幣的現有比特幣表徵方案不同,pBTC採用LayerZero的全鏈同質化代幣(OFT)標準實現。這確保pBTC作為供應量統一的單一資產,可在多條LayerZero互聯鏈間無縫流轉,而非在各網絡存在獨立代幣合約。值得注意的是,pBTC作為可互換的ERC-20代幣運行,但OFT框架保證其能直接轉移至其他LayerZero互聯鏈,無需重新封裝或複製流動性池。
pBTC架構包含三個核心層:託管層中用戶將BTC存入系統集體控制的地址,提現通過閾值簽名(MPC/TSS)機制管理,防止任何單一驗證者接觸簽名密鑰;驗證者網絡構成第二層,每個驗證者運行獨立比特幣全節點與索引器,監控存取款操作並在交易最終確認后發布證明,這些證明被上鏈存儲且需達到法定人數方可執行操作;最終發行層處理pBTC鑄造,當足夠數量的證明確認存款后,相應數量的pBTC直接在Plasma上鑄造並關聯至用戶映射地址。
以下簡化交易生命周期演示pBTC實際運作流程:
存款流程:
用戶存款時將BTC發送至Plasma金庫地址;
各驗證者獨立監測比特幣網絡交易,確認最終性后廣播證明;
達到超多數共識后,Plasma向用戶錢包鑄造對應pBTC。
取款流程:
用戶取款時在Plasma上銷毀pBTC並指定目標比特幣地址;
驗證者確認銷毀操作后通過MPC/TSS集體簽署比特幣交易;
僅當達到法定人數共識時,BTC才在底層鏈釋放至用戶。
儘管OFT仍採用銷毀-鑄造機制維持全局供應量,但其與傳統跨鏈橋存在關鍵差異:首先,傳統橋通常在每條鏈發行獨立封裝資產,導致供應量與流動性碎片化,且多依賴託管方或小型多簽控制鎖定抵押品;而OFT將代幣視為統一全局供應,利用LayerZero消息傳遞實現跨鏈狀態轉移。代幣發行方直接保留合約與參數控制權,且該標準專為多鏈設計而非橋接改造。
由於pBTC以統一供應量跨鏈存在,流動性不會因多版本封裝而割裂。取款通過基於法定人數的閾值簽名保障安全,取代單一託管方模式以削弱單邊控制。此外,所有驗證事件均上鏈存儲,可供任何參与者審計。
(1)代幣效用
XPL是通過權益證明(PoS)機制保障L1安全的核心資產,用於促進交易並獎勵那些通過驗證交易為網絡提供支持的用戶。XPL保障了這一新系統的完整性,並在穩定幣採用規模擴大時協調長期激勵。
(2)代幣供應
主網測試版上線時的初始供應量為100億枚XPL,後續將引入用於質押的程序化增發(通脹)。初始XPL分配比例如下:
XPL公募(10%)——2025年5月27日,Plasma團隊宣布XPL公募計劃,將總供應量10%(10億枚XPL)分配給存款活動的參与者。按5億美元估值向Plasma預存款庫存入穩定幣的用戶按比例售出5000萬美元等值XPL。公募XPL解鎖規則如下:
非美國購買者所購XPL在Plasma主網測試版上線時完全解鎖;
美國購買者所購XPL設12個月鎖定期,將於2026年7月28日完全解鎖。
生態與增長(40%)——Plasma團隊"計劃利用XPL強化網絡效應,不僅覆蓋加密原生生態,更滲透傳統金融與資本市場",因此將40%供應量分配給旨在擴展Plasma網絡效用、流動性及機構採用的戰略增長計劃。這些代幣解鎖安排如下:
8%的XPL供應量(8億枚)將在主網測試版啟動時立即解鎖,用於戰略合作方的DeFi激勵、流動性需求、交易所集成支持及早期生態增長活動。
剩餘32%(32億枚XPL)將在隨後三年內按月等比例解鎖,使得生態與增長分配部分的100%份額於主網測試版公開上線三周年之日完全解鎖。
團隊(25%)——25%的XPL供應量(25億枚)用於激勵現有及未來服務提供商。除與入職日期綁定的歸屬計劃外,團隊分配XPL解鎖規則如下:
團隊代幣的三分之一自Plasma主網測試版公開上線日起設一年懸崖期。
剩餘三分之二在隨後兩年內按月等比例解鎖,使得100%團隊份額於主網測試版公開上線三周年之日完全解鎖。
投資者(25%)——25%的XPL供應量分配給Plasma機構與社區投資者,參与方包括Founder's Fund、Framework、Bitminex等機構以及面向私募投資者的首輪Echo銷售。
(3)釋放與通脹計劃
TGE時,XPL初始流通量僅佔總供應量約18%,剩餘供應按歸屬計劃鎖定。初始代幣供應來源於公募分配部分及生態與增長分配中佔總供應8%的份額。因此TGE時供應構成如下:
注意:此計算假設公募份額100%由非美國公民購買並在TGE即時解鎖。實際情況因美國公民參与部分需鎖定一年,初始流通量將更低。例如若10%銷售額來自通過KYC認證的美國賬戶,則TGE時供應量為:10億枚*90% + 8億枚 = 17億枚XPL。
在歸屬期方面,團隊與投資者遵循相同的流動性釋放路徑,而生態與增長分配則在三年內按線性時間表逐步解鎖。結果如下:
由於Plasma採用PoS共識機制,驗證者獎勵通常由協議鑄造以實現兩個目標:(i)確保驗證者經濟模型對頂級參与者具備吸引力以保障網絡安全;(ii)最小化對XPL持有者的長期稀釋效應。因此XPL獎勵初始年通脹率為5%,每年遞減0.5%至3%基準線,且僅在外界驗證者與質押委託功能上線后激活。
排放量通過驗證者分配給質押者,已鎖定的團隊與投資者XPL不參与獎勵分配。為抵消稀釋效應,Plasma採用EIP-1559模型永久銷毀基礎交易手續費:在新代幣排放與網絡使用量之間建立平衡。關於驗證者獎勵的更多細節將在通脹機制與獎勵系統啟動前公布。
Plasma似乎採取三管齊下的增長策略以實現其終極目標:結算美元交易量超越全球任何區塊鏈或支付公司。本報告深入剖析這三個維度:
(1)切入現有USDT用戶群體:
美元穩定幣已是2920億美元的市場,同比增長69.7%,自本十年初增長70倍。這種難以想象的高速增長,所有跡象都指向未來幾年內供應量將達數萬億美元。通過提供零手續費USDT轉賬,Plasma可快速切入現有Tether供應(1700億美元),並從那些未能為單純持有資金、進行支付和美元轉賬的用戶提供流暢體驗的公鏈手中奪取市場份額。根據2025年8月Chainalysis數據,區塊鏈基礎手續費的40%用於簡單的USDT轉賬。
(2)擴大市場容量並接入支付基礎設施薄弱群體:
全球約30%(24億人)無法獲得基本且可負擔的金融服務,包括交易、支付、儲蓄和信貸。雖然使用穩定幣存在明顯學習曲線,但它很可能是讓人們以美元形式獲得這四類服務中三項(信貸仍需改進)的最簡單、最快捷方式。分發渠道、用戶體驗和廣泛的金融基元生態系統是阻礙Plasma向數億用戶推廣這個剝削更少、限制更少的平台的三個因素。接入Plasma意味着自託管、訪問大量現實世界資產和24/7無手續費交易。
(3)為加密原生用戶與投資者打造的鏈上經濟
Veda、幣安賺幣及Maple在啟動日即吸引近30億美元USDT總鎖倉額。這些資金能否以誘人收益率部署並吸引後續千億美元流入生態,將完全取決於Plasma能否構建完整的DeFi生態系統。我們將在下一章節深入分析Plasma的首日啟動合作夥伴,並探討加密領域生產性資本當前部署模式。
擁有眾多首發應用的L1顯然不足以與Solana、以太坊、波場和Hyperliquid等競爭者形成差異化優勢。Plasma的機遇在於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貨幣體驗——從收款、賬單支付到儲蓄理財。這種全流程體驗意味着Plasma不僅能服務缺乏基礎金融服務的群體,也能滿足加密原生用戶及更廣泛投資者的需求。
過去五年間,其他公鏈在吞吐量與用戶體驗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這也是穩定幣市值連年增長數千億美元的部分原因。但我們堅信,未來幾年錢包安全、智能合約魯棒性及優質資產發行等領域的改進,將是推動穩定幣成為3萬億美元市場的關鍵,而Plasma將處於捕獲此增長的最佳位置。
我們在之前的Plasma專項報告中曾提及,PayPal首席執行官重點關注其平台無法將資金留存於內部系統的問題。2024年,其4.3億活躍用戶完成260億筆交易,總額超1.7萬億美元,但收款方(無論是個人對個人還是個人對企業)往往立即將資金提現至銀行賬戶。這十分合理,因為用戶需要實際支配這些資金進行消費、賺取利息/投資及支付賬單。以下章節將闡述Plasma的計劃:既讓所有人使用頂級支付系統(類PayPal體驗),又在單一網絡上滿足其大部分金融需求。
(4)Day 1 DeFi生態
未來數周內,Plasma將承載數十億美元的USDT存量。該網絡從頂層設計到底層架構均旨在吸引並留存穩定幣流入。過去幾周我們已見證Plasma與多個跨生態成功協議(Aave、Maple、Veda、Uniswap、Pendle等)建立合作。聚焦核心原語與首發夥伴的協同,有望實現精準的DeFi激勵活動——正如"8%的XPL供應量(8億枚)將在主網測試版啟動時立即解鎖,用於戰略合作方的DeFi激勵、流動性需求、交易所集成支持及早期生態增長活動"。那麼構建自循環DeFi生態需要哪些要素?
資產發行、信貸與流入驅動
除USDT外,Plasma將支持廣泛長尾穩定幣與代幣化金庫產品,包括重要首發合作夥伴如Ethena、Centrifuge、USD.ai、Neutrl、Resolv及Clearpool。鑒於首日即集成Pendle,市場對這些資產在Plasma主網的表現抱有較高增長預期。以下重點介紹部分合作方:
Ethena(TVL 140億美元)將在Plasma上線時同步啟動。鑒於USDe的快速增長,Ethena需持續產生大量USDT/流動性穩定幣存款以賺取收益,並確保用戶可無縫提現,避免在非理想時機平倉。這將成為Plasma上數億美元USDT與BTC的"黑洞"。
Binance Earn與Plasma聯合推出活動,為幣安2.8億用戶提供將其超300億美元USDT在Plasma生態內增值的機會,用戶可獲得鏈上收益及XPL激勵。
Maple(TVL超40億美元)推出syrupUSDT金庫,將在上線時為Plasma帶來2億美元存款。該金庫啟動即滿額,显示市場對XPL激勵的高需求及向Plasma轉移穩定幣的熱情。Maple向需要短期融資的加密原生企業提供超額抵押貸款。
Centrifuge(TVL超12億美元)提供代幣化資產的鏈上接入渠道,特別是國債與信貸基金。鑒於美國國債及更廣泛AAA級債券市場的深度,這些代幣化金庫幾乎提供無上限的4-5%收益率敞口。這將成為非美國投資者獲取鏈上最安全借貸機會的絕佳市場。
USD.ai(TVL 7.5億美元,Plasma專屬額度5億美元)是相對新興的協議,為AI公司提供硬件(GPU)融資服務。借款方可通過破產隔離SPV代幣化這些GPU,並向USD.ai金庫存款人借款,支付較無風險利率高出數百分點的補償。鑒於AI領域近年增長,可預測GPU需求及實體硬件融資需求將持續指數級增長。此處顯然存在不同的鏈下風險,但為追求收益的穩定幣提供了另一個Plasma流動性沉澱池。
若干關鍵預發布協議即將登陸Plasma,應獲得顯著XPL激勵:
Axis是鏈上金庫,允許存款人享受不同交易場所價差套利的收益。
Daylight是可再生能源公司,旨在利用鏈上經濟降低太陽能安裝成本,並最終為去中心化電網產生的綠色電力創建交易市場。
Uranium Digital是24/7運營的機構級鈾交易平台。
Plasma團隊計劃持續推動信貸機會挖掘,在啟動后數月內為鏈上穩定幣持有者創造新機遇。
流動性及交易
若Plasma願景實現,將出現數千種針對不同法幣、具備不同收益特性與信任假設的穩定幣。能夠以極小或零價格影響交換資產或貨幣,對吸引高凈值用戶至生態至關重要。
上線時,Uniswap、Curve、Fluid與Balancer將配合專業池管理部署,支持穩定幣兌換,確保鏈上用戶可隨時按錨定價位進出穩定幣。Plasma承諾在6個月內向不同USDT池定向投放數千萬美元等值XPL激勵,確保XPL、ETH、weETH、XAUT及上文提及的多款長尾穩定幣享有永久流動性。
鏈上槓桿
Plasma的DeFi生態需平衡重要尺度:既為穩定幣持有者提供足夠高收益以吸引其湧入網絡,又確保借款方能獲得有競爭力的利率從而參与Plasma DeFi。關鍵在於尋找鏈上槓桿需求之外的收益驅動源,並通過足量XPL激勵Aave存款,促使用戶從以太坊遷移頭寸。我們認為Ethena與Plasma One的推出將為借貸協議帶來海量供應端流動性——Ethena需盤活穩定幣餘額避免拖累收益,Plasma One卡用戶則渴望獲得4-5%的穩定幣餘額收益。正如Plasma的DeFi負責人所言:"借款方與貸款方在此相遇。"
最受信賴的鏈上借貸平台Aave(TVL 690億美元)將於首日支持DeFi生態。Euler、Fluid與Wildcat同樣作為首發合作夥伴,將為網絡帶來無需許可的市場、不足額抵押貸款及其他借款方導向的借貸功能。
金庫與收益管理
收益管理與主動型DeFi金庫過去幾年顯著增長,鑒於Plasma生態內穩定幣供應充裕,它們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Pendle與Veda作為首發合作夥伴,為Plasma生態內的收益生成帶來高度定製化方案。
Veda:非託管DeFi金庫策展協議,用於自動化與優化鏈上資本配置。允許資金供應方被動獲取頂級收益,無需跨數十個協議持續管理頭寸。通過將被動資本部署至任意時刻風險調整后收益最高的資金池,保持DeFi生態高效運行與平衡。
Pendle:代幣化收益交易平台,允許交易者對生息資產的未來回報進行投機。若投機者認為資產回報將高於Pendle市場定價,可通過購買未來收益權鎖定生息資產的固定回報
這兩大合作夥伴的組合構建了同時滿足成熟/活躍交易者與更被動DeFi用戶(可能僅將Plasma用於支付與儲蓄)的Plasma生態。將頂級收益與功能豐富的DeFi生態相結合,使Plasma真正具備與頂尖Layer1公鏈競爭的實力。
(1)穩定幣超級周期
穩定幣正成為新金融體系的基石。它們提供更快結算、更低交易成本、無縫跨境功能、可編程性與可審計性。其採用速度驚人:如上文所述,市場規模從2018年3000萬美元增長至如今超25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63%。初期主要應用於加密原生場景:做市商與套利者用作抵押品與結算資產,DeFi抵押結構中的基礎資產,或交易所用於穩定幣保證金交易。
但其用例已超越加密原生領域。高通脹或經濟不穩定國家的民眾日益將穩定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匯款市場則採用其實現低成本、近實時的跨境支付。基礎設施的改進支撐了這一趨勢,包括高效法幣通道、低成本公鏈和更優的錢包解決方案。
預計市場將繼續增長至萬億美元規模。這主要因其發展與全球宏觀經濟相交織:穩定幣儲備金日益包含美國國債,使發行方成為政府債務的結構性需求來源。目前穩定幣整體位列美債第15大持有者,敞口約1930億美元。
政策制定者已認識到其戰略價值。穩定幣被視為強化美元霸權、管理主權債務與鞏固金融體系的工具。美國兩黨正推進立法監管發行與儲備金,眾議院主導的《STABLE法案》與參議院的《GENIUS法案》均建立合規美元穩定幣框架。這些進展表明監管明朗化在即,將進一步推動穩定幣增長。Plasma定位為專為穩定幣優化的定製化公鏈,必將從這一增長趨勢中獲益。
(2)以太坊與波場非專為穩定幣構建
當前大多數穩定幣存在於以太坊與波場,但兩條公鏈均非為其量身打造。以太坊受限於過高手續費(高峰時段),而波場則兼具高費用與中心化問題。二者均制約了穩定幣作為高效轉賬系統的潛力。
這為專用基礎設施開闢了空間。Plasma通過提供零手續費USDT轉賬解決這些痛點。面對現有1700億美元Tether供應量,存在巨大機會吸納當前承擔不必要成本的用戶流量。截至2025年8月,區塊鏈基礎手續費的40%被用於簡單USDT轉賬。Plasma的模式直指此效率低下環節,為支付與轉賬提供更流暢、更具成本效益的體驗。
(3)加密原生数字銀行
Plasma One被設計為穩定幣原生的数字銀行。它將儲蓄、消費、收益與轉賬功能整合於單一非託管應用中,使用戶能將穩定幣視作普通貨幣使用。這使Plasma定位為全服務平台而非僅支付通道。
市場上也湧現出更多希望以自託管方式管理穩定幣的成熟用戶群體。過去一年間,多家加密卡與数字銀行提供商應運而生以滿足此需求。傳統数字銀行(如Revolut)常標記或限制加密相關轉賬,並收取高額費用與點差。與此同時,多數加密原生数字銀行與卡產品仍與DeFi生態脫節,限制用戶將資金投入可提供收益、獎勵及金庫策略的生產性生態系統。Plasma One通過實現後端直連DeFi協議的銀行與支付服務填補這些空白,使用戶在保持資產自託管的同時接觸更廣泛的金融機會。
穩定幣本身開啟了對多樣化收益策略的無許可訪問。收益可來源於國債持倉、穩定幣池流動性提供、借貸市場、永續合約套利等結構化策略及私募信貸市場。
當前DeFi集中於以太坊,高成本與複雜性限制了可訪問性。相比之下,將DeFi集成至與数字銀行綁定的L1公鏈可簡化訪問、整合金融服務並擴大參与度。早期階段的激勵措施可能驅動用戶增長。Plasma的策略使其能同時服務成熟加密原生投資者與更廣闊市場,在單一平台上將傳統金融基元與集成化DeFi收益相結合。
(4)支付與跨境匯款
穩定幣提供互聯網原生的資金流動替代方案。它們實現秒級結算、全天候可用且成本遠低於傳統系統。相比之下,2023年末跨境匯款200美元的全球平均成本達6.4%,部分通道甚至超過10%。這些費用對依賴匯款的勞工構成累退性負擔。在公有鏈上,交易成本以美分或更小單位計量:例如Base鏈近期平均手續費僅0.00024美元,而以太坊為0.155美元。Plasma計劃進一步降低成本,實現USDT零手續費轉賬。
匯款在新興市場尤為重要,中心化交易所常成為資金收發主渠道。Plasma與幣安的集成直接切入此行為模式。通過聯合活動,幣安2.8億用戶可將超300億美元USDT投入Plasma生態,獲取鏈上收益與激勵的同時享受更低轉賬成本。這為已依賴CEX平台的新興市場用戶創建了直接入口,並可能通過Plasma One應用擴展服務。
穩定幣在這些市場的作用超越支付範疇。全球超20%人口生活在通脹率高於6.5%的環境,超半數面臨比美國更嚴重的通脹,数字美元已成為草根階層的儲蓄工具。在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等國,個人與企業日益使用穩定幣對抗本幣波動以保持購買力。在此場景下,穩定幣功能更接近数字儲蓄賬戶而非交易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