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数字資產財庫(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或稱数字資產財庫公司(DATCO),已從一個前衛的財務實驗演變為全球資本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本文旨在全面剖析 DAT 賽道的概念、起源、現狀、關鍵案例及未來前景,併為市場參与者提供明確的戰略應對方案。文章將闡述 DAT 如何從最初的「囤幣」模式,即上市公司將数字資產作為核心儲備,發展為一種複雜的金融工程策略。
我們將追溯其由 MicroStrategy 開創的「金融飛輪」模型,分析當前由上市公司主導的、總額超千億美元的市場格局,並深入探討香港市場在這一浪潮中的獨特地位與機遇。
通過對博雅互動(Boyaa Interactive)等本土案例的剖析,以及對 HashKey 集團等生態構建者模式的研究,本文將揭示 DAT 賽道內部的戰略分化。
最後,文章將展望 DAT 與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融合的廣闊前景,併為企業和投資者在駕馭這一新興領域時,提供涵蓋風險管理、合規布局和資本運作的系統性策略建議。
数字資產財庫(DAT)是一種將数字資產積累作為其核心及首要業務功能的上市公司戰略。這一定義將 DAT 公司與那些僅在資產負債表上偶然持有少量加密貨幣的公司明確區分開來,後者的数字資產並非其戰略核心。對於 DAT 公司而言,其企業價值、戰略方向和市場敘事都圍繞其持有的数字資產展開。
這一模式是「幣股融合」的第一層級,即通過上市公司「囤幣」,打通傳統股權市場與加密資產市場的流動性。其核心價值主張在於,為那些因合規、託管或投資授權限制而無法直接購買加密貨幣的機構投資者(如養老基金、家族辦公室)提供了一個受監管的、便捷的投資渠道。
企業採納 DAT 戰略的背後,是對宏觀經濟壓力的回應和對未來技術趨勢的前瞻性布局。
價值儲存與通脹對沖:將比特幣等供應量有限的数字資產視為「数字黃金」,用以對沖法定貨幣的通脹風險和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是其最原始的驅動力。
向 Web3 轉型:對於許多公司,尤其是科技和遊戲公司而言,購買和持有加密貨幣是其向 Web3 領域進行業務布局和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和基礎。
資產配置多元化:將数字資產納入財庫,可以優化公司的資產配置,捕捉新興資產類別的增長潛力,並向市場傳遞公司具有前瞻性思維的信號。
儘管現貨 ETF 為市場提供了直接的加密資產敞口,但 DAT 公司在策略上存在本質區別,使其成為一種主動型投資工具。
現代 DAT 運動的誕生,可歸功於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領導下的 MicroStrategy 公司。2020 年 8 月,該公司做出了一個開創性的決定:購買價值 2.5 億美元的比特幣作為其主要儲備資產,將比特幣視為優於現金的價值儲存手段。
MicroStrategy 的成功核心在於一個設計精巧的「金融飛輪」模型,這是一個能夠自我強化的正反饋循環:
1. 持有比特幣: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擁有大量比特幣,構成其核心價值基礎。
2. 產生股價溢價:由於為投資者提供了便捷、合規的比特幣敞口,其股價開始以高於其比特幣持倉凈值(NAV)的水平交易。
3. 利用溢價融資:公司利用其被高估的股價,通過發行極低利率的可轉換債券或進行市場化股票發行來籌集資金。
4. 購入更多比特幣:將融資所得用於購買更多比特幣。
5. 強化敘事與溢價:不斷增加的比特幣持有量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比特幣代理股」的市場敘事,從而維持甚至推高了股價溢價,為下一輪融資創造條件。
最初的 DAT 浪潮以比特幣為中心,但隨着市場成熟,這一趨勢已擴展到多種数字資產,每種資產都服務於不同的戰略目標。
以太坊 (ETH):作為一種可產生收益的資產,ETH 吸引了那些尋求現金流的公司。通過質押,公司不僅能獲得資本增值,還能賺取穩定的區塊獎勵。SharpLink 和 BitMine 等公司已轉型為純粹的以太坊持倉和質押公司。
Solana (SOL):憑藉其高性能和約 6-8% 的可觀質押收益率,吸引了 DeFi Development 等公司的布局。
SUI 和 XRP:一些公司選擇與特定公鏈的基金會合作(如 Mill City Ventures 與 Sui 基金會),或看重特定代幣在支付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如 XRP),形成了更加專業化的財庫策略。
截至 2025 年中,全球 DAT 公司集體持有的数字資產總價值已超過 1000 億美元。其中,比特幣財庫佔據主導地位,總額超 930 億美元;以以太坊為中心的財庫也迅速增長至 40 多億美元。
上市公司持有的比特幣總量已接近 100 萬枚,約佔流通供應量的 4%。地域上,美國仍是 DAT 活動的核心,但日本的 Metaplanet 和香港的一批公司的崛起,標志著 DAT 模式正在向亞洲主要資本市場快速擴散。
在全球監管環境日益收緊的背景下,香港憑藉其清晰的監管框架和政府對 Web3 產業的大力支持,正成為 DAT 公司和基金髮展的熱土。
監管確定性:香港已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建立了明確的許可制度,並批准了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 的上市,為機構參与者提供了合規保障。
政策支持:香港政府將發展 Web3 視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戰略,為相關企業創造了有利的營商環境。
機構聚集:眾多持牌金融機構、家族辦公室和科技公司在此匯聚,為 DAT 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本來源和應用場景。
作為一家擁有 20 年歷史的上市棋牌遊戲開發商,博雅互動是香港公司向 Web3 全面轉型的典型代表。
戰略轉型:公司明確將「建立一個純粹且領先的 Web3 上市公司」作為其戰略目標。購買和持有加密貨幣被視為實施這一戰略轉型的「重要基礎和舉措」。
資產配置:自 2023 年起,博雅互動開始大規模購入数字資產。截至 2025 年,公司已持有約 3,670 枚比特幣和 15,445 枚以太坊。数字資產在其總資產中的佔比一度高達 75%,显示了其轉型的決心。
雙重邏輯:公司將比特幣視為「数字黃金」和核心戰略儲備資產,用以對沖宏觀不確定性並實現長期保值增值。同時,這些資產也為其未來開發 Web3 遊戲和構建相關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
融資與合規:公司的加密貨幣購買行為通過了股東大會的授權,並利用公司閑置現金儲備進行,整個過程遵循上市公司合規要求。
亞洲領先的数字資產金融服務集團 HashKey,則展示了一種更高維度的 DAT 策略——從直接「囤幣」升級為構建生態。
基金模式:HashKey 於 2025 年 9 月宣布推出亞洲最大的多幣種 DAT 生態基金,首期募資規模超過 5 億美元,專註於投資全球優秀的 DAT 項目,初期重點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生態。
超越投資:與單純的財務投資不同,HashKey 的策略是深度參与 DAT 公司的運營和行業生態建設。它旨在打造一個「資本投資 - 生態應用 - 市值捕獲 - 流動性退出」的正向飛輪閉環。
「用幣」願景:憑藉其持牌交易所、公鏈、雲服務等多元化業務,市場預期 HashKey 的 DAT 基金不僅會「囤幣」,更會與自身業務深度融合,探索「用幣」的創新金融玩法,例如將平台幣納入基金、反哺公鏈生態等。
合規橋樑:HashKey 將自身定位為連接傳統金融資本與鏈上資產的「制度化橋樑」,其 DAT 戰略以合規為前提,充分利用了香港的監管優勢。
2025 年見證了 DAT 基金的集中湧現,這標志著 DAT 已從單一公司行為演變為一種被主流投資機構認可的資產策略。
DAT 賽道的未來演進將超越被動的資產積累,朝着更具生產性和更廣闊資產類別的方向發展。
未來的 DAT 公司將更廣泛地參与到鏈上經濟活動中,將財庫從靜態的價值容器轉變為動態的、能產生持續現金流的引擎。這包括:
質押 (Staking):將持有的 PoS 代幣(如 ETH、SOL)進行質押,獲取網絡獎勵。
流動性提供: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中提供流動性,賺取交易費用。
鏈上治理:利用持有的治理代幣參与協議決策,影響生態發展。
現實世界資產(RWA)的代幣化——將房地產、私募信貸、債券、藝術品等傳統資產的所有權轉化為區塊鏈上的数字代幣——被認為是下一個藍海市場。據預測,到 2030-2033 年,該市場規模可能達到 16 萬億至 19 萬億美元。
DAT 公司憑藉其在合規運營、数字資產安全託管以及資本市場運作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處於一個絕佳的位置,有望成為這個新興市場的主要載體。未來的 DAT 公司可能不再只持有加密貨幣,而是持有一個由代幣化的政府債券、房地產基金和私募股權等組成的多元化投資組合,真正成為連接傳統經濟與未來代幣化經濟的關鍵橋樑。
面對 DAT 賽道的機遇與挑戰,無論是計劃轉型的企業還是尋求投資的機構,都必須採取審慎而明確的戰略。
明確戰略意圖與治理框架:
定義目標:董事會必須清晰闡明持有数字資產的戰略意圖——是作為短期對沖、長期價值儲存,還是全面的 Web3 業務轉型?
制定政策:將戰略意圖制度化,制定涵蓋資產類型、風險敞口限制、購買、託管和處置流程的正式財庫政策,並獲得股東授權。
構建強大的風險管理體系:
安全與託管:数字資產安全是重中之重。必須建立機構級的安全體系,包括採用多重簽名錢包、冷存儲解決方案,並與信譽良好的持牌託管機構合作,以防範黑客攻擊和內部風險。
市場風險:数字資產價格的高波動性是 DAT 模型面臨的最大風險。公司需為潛在的熊市做好準備,避免過度槓桿,以防「金融飛輪」逆轉引發流動性危機。
合規風險:密切關注全球監管動態,尤其是在美國,納斯達克等交易所已開始加強對上市公司加密投資的審查。在香港等監管清晰的地區開展業務,可獲得顯著的合規優勢。
選擇合適的資本運作模式:
靈活融資:全面評估股權發行、可轉換債券、PIPEs 等多種融資工具,找到最適合公司目標和市場條件的融資組合。
善用香港資本市場:對於香港上市公司,可以借鑒博雅互動的經驗,利用現有資金儲備啟動,並通過配售等方式為後續的 Web3 發展募集資金。
积極探索生態融合:超越「囤幣」:借鑒 HashKey 的模式,思考如何將数字資產財庫與公司主營業務相結合,創造協同效應,構建生態閉環,實現從「囤幣」到「用幣」的跨越。
深入盡職調查:投資決策不應僅基於股價相對 NAV 的溢價。必須對管理團隊的專業能力、公司的資本結構、風險管理水平及其商業模式在熊市中的可持續性進行深入分析。
區分戰略原型:深刻理解不同 DAT 公司之間的風險回報差異。「積累者」本質上是對資產價格的槓桿化押注,而「收益生成者」和「生態構建者」則更側重於鏈上現金流和長期生態價值。
關注監管動態:監管政策的變化可能在一夜之間徹底改變投資邏輯。密切關注公司所在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動態至關重要。
着眼長遠價值:將 DAT 公司視為參与未來数字經濟和 RWA 代幣化浪潮的戰略工具,而不僅僅是短期交易的標的。
数字資產財庫(DAT)賽道正從邊緣創新走向主流視野,它不僅重塑了公司財庫管理的傳統理念,更開闢了傳統資本市場與 Web3 世界融合的新路徑。從 MicroStrategy 的比特幣豪賭,到如今涵蓋多種資產、多種策略的全球化市場,DAT 模式的演進反映了数字資產作為一種新興資產類別的日益成熟。
尤其是在香港,得益於清晰的監管框架和前瞻性的產業政策,DAT 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以博雅互動為代表的轉型企業和以 HashKey 為代表的生態構建者,共同展示了香港在該領域的巨大潛力。
展望未來,DAT 的內涵將不斷豐富,從被動的價值儲存,演變為主動的價值創造,並最終可能成為管理萬億級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的核心載體。對於所有市場參与者而言,現在是理解並布局這一賽道的關鍵時刻。通過制定清晰的戰略、構建穩健的風險管理體系,並积極擁抱合規創新,企業和投資者將能在這場由数字資產引領的公司金融革命中佔據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