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剛剛過去的夏天,中國大陸的外賣大戰如火如荼。購買一杯奶茶的價格,在疊加上平台優惠券之後,只需幾塊錢甚至“0元購”。多家外賣平台為搶佔用戶“下血本”補貼,通過高額補貼來培養消費習慣,進而形成市場規模。如今,這種邏輯被複刻到了加密市場理財領域。加密“補貼戰”就此打響。
近日,火幣HTX全球顧問孫宇晨在社交平台X上對高息理財進行表態,“高息理財利息100%來源於集團補貼”、“補貼得起”。這無疑將交易平台間跑馬圈地式的激烈競爭推向了白熱化。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加密交易所,在比特幣誕生超過15年之後的今天,展開了新一輪的深度內卷。
瀏覽幾家主流交易平台的公開數據可知,高息理財已成為交易平台跑馬圈地的重要手段。和互聯網外賣大戰類似,交易平台在競爭初期通過補貼迅速聚攏用戶,形成流動性優勢,再藉由資金沉澱和生態擴張,夯實長期壁壘。
從格局來看,幾乎所有頭部平台都已加入這一場競爭。從C2C業務到理財活動、從現貨交易到合約交易,各大交易所在新用戶的吸納、老用戶的激活、資金的留存、交易的活躍等各個指標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僅梳理理財板塊可以看出,幣安通過分層利率和周期鎖倉來吸引大額資金,OKX在180天定期上給出較高利率,KuCoin更偏向於中長期存幣,Bybit在穩定幣與BTC上提供了中等收益,而火幣HTX則選擇以更直接的活期產品高息補貼切入。不同平台各有打法,但邏輯一致:以利息作為補貼手段,搶奪用戶與資金規模。
現實的合理性在於,交易平台的商業模式與外賣、出行平台有相似之處——用戶數和資金沉澱越多,平台的交易深度和產品豐富度就越強,形成良性循環。“燒錢換用戶”式的補貼並非無謂消耗,而是平台為爭奪未來市場份額而預支的前置成本。一旦用戶在某個平台形成了資金沉澱和使用習慣,遷移成本將大幅提升,後續的交易、理財、借貸等服務都能在同一平台內部完成,平台因此能長期獲益,與用戶形成雙贏。
在補貼大戰的現實格局下,各大平台採取不同的策略,以求建立起差異化優勢。我們以具體的幣種利率做一個簡單的橫向對比。以ETH為例,火幣HTX靈活賺幣0-0.2 ETH區間利率達6%,遠超幣安1.47%、Bybit 0.8%的水準,OKX相當區間利率雖然也可以到5%,但卻有180天定期的限制。經過對比發現,火幣HTX的補貼覆蓋面更廣,從穩定幣USDT、USDD,到主流幣ETH、BTC、XRP,再到DOGE、SHIB甚至TRUMP,似乎在火幣能找到更多利息優勢的理財幣種。
除了高額的年化補貼,順勢盤點一下火幣HTX還具備的其他差異化優勢:
幣種覆蓋更廣、新幣賺幣不斷上線:與其他平台相比,火幣HTX提供的賺幣種類明顯更多,不僅有主流幣和穩定幣,還涵蓋了新興項目代幣。火幣HTX幾乎每周都會推出新幣種的賺幣活動,這一點極具競爭力。對於用戶而言,無論是保守投資的穩定幣持有者,還是尋求高波動收益的熱衷新幣的用戶,都能在火幣賺幣找到合適的產品。
靈活性更強、存幣0門檻:火幣賺幣的很多高息產品,包括USDC、USD1、USDD、TRUMP等活期產品,無需長期鎖倉,0門檻起投且申購額度無上限,用戶可以隨存隨取,不需要像其他平台一樣綁定長周期,資金使用效率更高。
公開透明的安全保障:除了收益和靈活性,火幣HTX每月都會披露默克爾樹資產儲備證明(PoR),並已連續三年維持儲備金率100%或以上。這意味着用戶不僅能享受高息補貼,還能在安全、透明的資產保障體系下存取資金,降低潛在風險。
儘管外界有聲音擔憂補貼能否長期持續,但從互聯網外賣補貼戰的經驗看,這種競爭邏輯並非短期內會消失。更何況,對於交易所而言,高息補貼只是引流手段,真正的價值在於用戶沉澱后的交易行為和平台生態的持續繁榮。
高息理財不僅僅是簡單的“送錢”活動,更是整個加密行業競爭格局演化的縮影。從互聯網外賣到加密金融,補貼戰背後是平台對用戶的爭奪與市場份額的擴張。火幣HTX憑藉更高的利率、更廣的幣種覆蓋、更靈活的產品設計,正在加密理財賽道中建立起差異化優勢。
這場加密“新外賣大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