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撰文:KarenZ,Foresight News
盤前交易和盤前合約逐漸成為熱門代幣啟動的重要環節。
這種由第三方交易平台在代幣正式上線前提供交易渠道的機制,通過提前釋放市場價格信號和吸引投資者關注,不僅改變了價格發現的時間軸,也影響着代幣正式上線后的初始表現。
本文將系統梳理盤前市場的演變路徑,並探討其對代幣啟動策略帶來的影響與挑戰。
盤前市場是指在代幣正式上線交易之前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的提前交易環境。該類交易多依託期貨合約或代幣認購權形式,通過模擬真實市場行為實現價格發現、測試市場情緒,併為早期投資者提供投機或風險對沖的機會。
近期盤前合約市場尤為引人注目,使用戶能夠在代幣上線前對價格進行多空投機。
不同平台在定價機制上存在差異。例如,幣安近期上線的盤前合約採用動態標記價格,取過去 10 秒或 20 秒內的交易價格平均值,並每秒更新。為抑制異常波動,其標記價格變化幅度被限制在每秒±1% 以內。若 20 秒內成交筆數不足 41 筆,則取最近 40 筆成交價的均值,以增強抗操縱性。
而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HyperLiquid 推出的「Hyperp」合約,在初期嘗試採用無需外部預言機的定價機制,資金費率錨定 8 小時 EMA 自身標記價格。但在經歷 XPL 合約的極端行情后,團隊成員表示將引入外部盤前合約價格數據,採用混合定價模型,以提升穩健性。
在加密貨幣的早期,所謂的「盤前市場」幾乎不存在,或者說極度不成熟。主要是極小範圍的 OTC 交易。項目早期的天使投資人、顧問或團隊成員可能會私下轉讓其股權或未來代幣的承諾,但這類交易:
之後,伴隨着大量項目進行募資,但代幣上線交易所往往有數月甚至一年的延遲。這期間巨大的投機需求催生了盤前交易市場的出現。一些中心化交易所推出「IOU」(I Owe You)代幣,代表對未來代幣的索取權。
再之後,也有比如 Whales Market 一類的 OTC DEX 支持場外交易、代幣盤前市場和積分市場。這類盤前交易市場深度淺,極易被「巨鯨」操縱價格,波動性較大。
隨着上一階段問題的暴露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主導權開始向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和 Hyperliquid 轉移。去年後半年以來,這些交易所試圖將盤前交易「規範化」並納入自己的生態體系。比如,幣安通過新幣挖礦,讓用戶以固定價格提前認購代幣,並在之後上線盤前交易,形成組合產品和一定程度上「可控」的盤前市場。
在 Bitget 提供的盤前交易中,買賣雙方可以提前建立訂單,根據需要執行交易,隨後完成交割。在這種情況下,賣方不需要預先持有任何新幣;他們只需要在指定交割時間前獲得足夠的新幣用於交割即可。
今年以來,盤前交易逐漸以永續合約為主要形式,盤前市場的交易活動也日益集中於此類合約產品。主流交易所如幣安、Bitget、Bybit、OKX 等的盤前合約,在提供價格發現功能的同時,通過設置最高槓桿限制、多級保證金機制以及價格波動區間等風控措施,有效管理市場風險。此外,HyperLiquid 所推出的「Hyperp」盤前合約也表現活躍,市場關注度和成交熱度顯著上升。
從早期簡單的 IOU 憑證,到如今複雜的盤前永續合約,盤前市場的演進體現出市場對流動性、投機效率和風險管理需求的不斷升級。
盤前市場 / 盤前合約已經改變了代幣啟動的玩法和邏輯,其影響是多方面的,且是一把不折不扣的雙刃劍。
總的來說,它使代幣啟動從一個「瞬間事件」變成了一個「持續過程」,將價格發現從代幣上線那一刻提前。
1、前置的價格發現機制
2、強大的市場預熱與共識構建
3、為早期支持者提供風險對沖工具
4、吸引做市商和機構關注
1、「預期兌現」與上線表現乏力(最核心的風險)
2、流動性不足和價格操縱盛行
3、系統性風險
Hyperliquid XPL 極端行情也暴露出盤前合約在風控、預言機機制和倉位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
4、削弱項目方定價權
在傳統模式下,項目方和做市商對開盤價有較大的主導權。現在,這個權力一定程度上讓渡給了盤前市場,尤其可能被短期投機行為主導,使項目方面臨更大的市場預期管理壓力。
雖然當前盤前交易仍存在流動性稀薄、預期兌現、價格操縱等問題,但其在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市場效率方面的积極作用不容忽視。
面對盤前市場影響的不可逆趨勢,項目方需要持續優化啟動策略:
對於投資者而言,參与盤前交易前,必須對項目基本面有極其深入的了解,並且需要充分意識到低流動性帶來的巨大波動和操縱風險,只投入自己能承受損失的資金。Hyperliquid XPL 極端行情中,即便看似穩健的套保策略,在巨鯨操縱、極端波動面前也可能「瞬間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