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語言
分享
在誕生十年並確立市場主導地位之後,以太坊正面臨一場關於其核心身份的深刻辯論。
這場“靈魂之戰”的關鍵在於:以太坊的未來是應該成為一個與新興對手直接競爭的高性能執行層,還是應該鞏固其作為全球最安全、最去中心化的結算層的獨特地位,服務於其上蓬勃發展的Layer 2生態系統。
Layer 2指基於底層區塊鏈(通常也稱為Layer 1)的鏈下網絡、系統或技術,目的是為了擴展底層區塊鏈網絡。相關數據显示,Layer 2交易佔比已達85%,但大額資金仍主要留在以太坊主網。
面對這一矛盾,在近期於戛納舉行的EthCC大會上,多位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和重要建設者向加密行業媒體Cointelegraph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包括以太坊基金會 (EF) 聯合執行董事Tomasz Stańczak、Polygon聯合創始人Sandeep Nailwal、以太坊法國總裁Jerome de Tychey等。
Tomasz Stańczak表示,統一生態系統、提升互操作性和改善用戶體驗已成為過去18個月的首要任務;Polygon Labs的CEO Marc Boiron則警告稱,試圖在執行速度上與Solana等新一代公鏈競爭是“危險的”。
Dune Analytics聯合創始人Fredrik Haga指出,自2024年3月引入Blobs后,Layer 2向主網結算的費用已降至接近零,這在技術上是突破,但對Layer 1驗證者而言卻是經濟挫折。
儘管內部爭論激烈,但市場信號显示出強大的信心。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正在以太坊上進行資產代幣化,而超過90%的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項目都選擇建立在以太坊之上。
這表明,市場或許已經用行動為以太坊的“靈魂”給出了答案:一個無可替代的全球結算層。
2015年至今,以太坊的演進之路充滿了權衡。
從工作量證明(PoW)到權益證明(PoS)的“合併”(The Merge),以太坊成功地實現了共識算法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協議的運作方式。
然而,隨着用戶和應用的激增,其底層鏈的性能瓶頸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社區採納了以Layer 2為中心的擴容路線圖,將交易執行轉移至獨立的二層網絡。
這一策略通過零知識證明(ZK-proofs)等加密技術創新,實現了規模、速度和成本的優化。特別是2024年的Dencun升級引入的“Blobs”功能,使Layer 2的交易費用暴跌了90%。
這一技術上的勝利,反而使Layer 1驗證者的激勵收入承壓。
數據显示,儘管目前85%的交易發生在Layer 2上,但85%的資金量仍然留存在Layer 1。
面對生態系統的複雜動態,以太坊基金會(EF)正試圖扮演平衡者的角色。
在2025年調整了組織架構后,由聯合執行董事Tomasz Stańczak和Hsiao-Wei Wang領導的新團隊,正全力推進一個統一的生態願景。
今年5月上線的Pectra升級,便是這一努力的最新體現。
Pectra升級包含了11項以太坊改進提案(EIPs),旨在進一步提升可擴展性、用戶體驗和質押效率。
Stańczak表示,過去18個月里,基金會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流動性統一、互操作性和改善用戶體驗的問題:
“現在的重點是互操作、工具和標準,讓所有圍繞以太坊的鏈感覺像一個單一的生態系統,用戶可以自然地在它們之間轉移資產。”
Ethereum France主席Jerome de Tychey補充說,協議的未來成功取決於在優先發展Layer 1機制與維持同Layer 2的共生關係之間找到平衡。
他認為,社區正同時關注Layer 1的可持續性與Layer 2的安全性及用戶體驗,這是一個积極信號,表明以太坊正在變得更易於使用。
這場關於以太坊未來的辯論,最終歸結為一個戰略選擇:是應該在執行層面與Solana、SUI和Aptos等高性能公鏈直接競爭,還是專註於自身的核心優勢?
Polygon Labs的CEO Marc Boiron對此提出了明確的警告。他認為,如果以太坊過度投入到執行層的競爭中,很可能會被那些從一開始就專註於此的對手“超越”。
他表示:“試圖在執行上過度競爭是危險的。”
Polygon聯合創始人Sandeep Nailwal的觀點則更為直接,他認為以太坊的核心價值主張始終是“高度去中心化、抗主權審查、無需許可的結算層”。
他總結道:
“以太坊被拖入了執行競賽,而這並非其強項。如果以太坊能發揮其優勢,專註於成為最好的結算層,我們已擁有足夠的網絡效應和動力,讓整個Web3世界圍繞它建立起來。”
儘管過去一年中批評聲不絕於耳,但EthCC大會上的討論普遍傳遞出對以太坊未來的樂觀情緒。
這種樂觀並非源於狂熱,而是基於真實的效用和鏈上指標。
最強有力的證據來自機構的採納——超過90%的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選擇在以太坊上進行。
資管巨頭貝萊德已在以太坊上代幣化其證券產品,而Robinhood也在大會期間宣布推出其基於以太坊的Layer 2網絡,目標直指RWA和證券代幣化。
這些行動清晰地表明,大型傳統金融機構更看重以太坊作為結算層的安全性與去中心化特質,而非單純的交易速度。
“DeFi(去中心化金融)必將主導全球市場,而這一切將發生在以太坊上,”以太坊基金會的Stańczak斷言。
Jerome de Tychey則更為尖銳地表示:
“其他的一切都是駛向錯誤方向的幽靈列車。”
這似乎暗示,無論內部如何爭論,以太坊作為信任錨點的地位,已在市場中達成共識。